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中國科學院院刊
人工智能驅動的生命科學研究新范式
大模型驅動、人機協同的機器化學家云設施
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分析與政策建議
中國城市經濟運行態勢與展望(2023—2024年)
高超聲速技術具有兩用特性,可用于太空發射、航天器回收及客貨運輸等非軍事領域,以及作為高超聲速武器被應用到軍事領域。
2024-07-26 09:55
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應充分借鑒國際科技組織運營模式,深化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系統,賦能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
2024-07-26 09:49
中國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和專利產出數量上處于領先地位,而美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企業活躍度和風險投資規模等方面保持優勢。
2024-07-26 09:41
架構數字時代產業變革的工程生態,數字文明的理念和關鍵技術是基礎,實體底座是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結合的關鍵,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系統是有效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的重要手段,平臺工程生態機理是數字時代產業變革的工程生態的核心。
2024-07-26 10:01
依托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相互感知、控制、優化,已成為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破解社會發展難題的重要途徑。
2024-07-26 09:56
中國要在未來的智能時代建立可自主演進的、面向世界市場的新技術體系,實現信息產業的競爭力升級,更需要科技界與產業界攜手努力,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2024-03-25 14:05
我國應大力推動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在工業界的應用,通過政策支持、行業合作、技術創新、定制化解決方案等措施,形成先進的低能源浪費的綠色產業集群。
2024-03-25 13:54
深入探索科學傳播與科技創新之間的交互機制,讓公眾更多理解、參與和支持科學活動,不僅是科學家的責任和公眾需求也是國家需求,也已成為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
2024-03-25 16:38
目前,人類已經完整經歷了以“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為特征的3次工業革命。21世紀初,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孕育興起,推動社會經濟體系的全方面變革。
2024-03-25 14:32
通過網絡模型揭示的運行機理與路徑,從產業基礎、兩化融合、創新驅動、質效提升、治理體系、綠色發展等6個方面構建制造業數智化融合轉型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為制造業數智化融合轉型發展水平測度評價提供參考。
2024-03-25 14:41
中國正處于“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主要戰略方向是以降低碳排放為重點,推動減少污染和碳排放的協同增效,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4-03-25 13:51
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加速發展時代,科技發達國家充分發揮其科技基礎優勢和科技政策導向作用,全面強化其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及前沿領域布局,力爭在新科技革命及競爭中占據戰略主動。
2024-03-25 14:10
德國四大科研機構作為德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協同創新組織模式對我國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完善國立科研機構和國家實驗室等不同類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攻關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升協同創新成效,具有啟示與借鑒作用。
2024-03-25 14:38
近年來,深度學習方法在科學研究領域大放異彩,不僅助力解決了一些核心科學問題,擴展了科學方法,也開始帶動科學研究從傳統的“作坊模式”轉向“平臺模式”。目前,我國已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AI for Science)領域打下良好基礎,應把握機遇,爭取引領科技創新,為人類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2024-02-18 09:33
在面向模擬智能的計算系統設計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跨學科合作,即領域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建模與仿真等學科工作者之間的協作。這種跨學科合作會構建更優的模擬計算系統,形成更全面和整體的方法,去解決更加復雜的現實世界的科學挑戰。
2024-02-07 11:16
人工智能的近期發展和成果,不但令一些人震驚,更使許多人“焦慮”:AlphaGo和ChatGPT之后,新的智能技術迭代多快?下一個“熱點”何時涌現?在什么方向?引爆哪個領域?危及人類的“超智能”真地要來臨了?
2024-02-18 10:46
為了讓AI for Technology能夠在更多的高技術領域得到深度應用,未來可以從“搜索+驗證”的核心流程入手,考慮如何進一步提高搜索和驗證的效率,在加速創新流程的同時具備更強的創造能力,最終期望超過人類的發明創造水平。具體可以分別從人工智能范式的交叉融合、與第三科研范式的交叉融合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2024-02-18 10:40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戰略和政策體系是實現科技創新突破的“船”與“橋”,缺乏總領性框架的科技創新戰略-政策體系難以發揮政策價值。
2024-03-08 09:15
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變,這一領域的發展不僅受到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雙重推動,更受到AI技術進步的巨大影響。這一變革的核心在于從傳統的主要依賴于人經驗的假說和實驗驅動的科研范式向大數據和AI驅動的新研究范式的演變。
2024-02-07 10:46
以蒸汽機和電機為代表的前兩次“碳基”工業革命幫助人類突破了“體力”的限制,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第三次“硅基”信息技術革命幫助人類突破了“算力”的限制。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突破人類“腦力”限制的第四次通用智能工業革命已呼之欲出。
2024-02-07 11:02
梳理國外技術出口管制體系的發展演進及最新動向,分析日趨嚴苛的管控措施對我國科技創新帶來的影響,研究并提出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政策建議。
2024-03-08 09:31
展望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在政策支撐下有望逐步筑底企穩,“三大工程”、城市更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對投資拉動作用將逐步顯現,供需精準匹配將進一步釋放城市文體旅消費,多領域開放機制將助力城市提升開放經濟水平,同時冬春之交城市穩定安全運行或面臨突來壓力,宜以前瞻舉措因應城市經濟形勢變化。
2024-02-07 10:23
預測2024年最終消費對GDP貢獻率為69.0%,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預計為36.0%,拉動GDP增長為1.9個百分點;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5.0%,拉低GDP增長率0.3個百分點。
2024-02-05 10:34
未來10年,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將出現顛覆性的迭代突破。
2024-03-08 16:49
10年來,國際科技評價改革不斷深入,逐步從理念層面的提倡和討論落實到眾多科研機構的實踐探索之中,效果初顯。
2024-03-01 10:20
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從新發展格局的國際和國內新特點出發,用微觀與宏觀視角剖析了新格局下的數智安全風險,提出了構建數智安全新格局的整體框架,并討論了數智安全新格局和新發展格局的辯證關系,對數智時代的發展與安全的協同提出政策建議。
2024-02-07 10:58
以通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發展浪潮,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滲透,對經濟與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重塑了國家治理的理念、制度、方式與手段等。
2024-02-29 16:35
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在開源生態建設方面起步較晚,通過社會渠道進行開源創新產出數字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和多樣性相對不足。
2024-03-08 09:42
我國科技競爭力轉向穩步增長階段,但與科技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科技競爭效力水平大幅低于主要科技強國,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整體提升;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水平進步顯著,效率型指標水平較低影響我國科技競爭潛力提升。
2024-03-01 09:31
通過比較各國科技發展規劃與戰略,可以發現其在事關國家競爭力的重點領域的研發部署與投資具有趨同性,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清潔能源、數字化轉型、半導體、生物科技等。
2024-03-01 09:27
目前的科學體系和技術體系仍然以西方文化的為主導。我們尚未建立起漢語中的科技語言體系,甚至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建立這個語言體系的基礎重要性。
2024-03-01 09:19
影響農業生產的水、土、氣、生四大類指標存在數據格式和類型不同、數據來源不一致等問題,這些多源異構數據通常以不同結構和語義表示,無法直接融合和共享。因此,應建立農業大數據共性平臺底座,匯聚不同區域的農業信息,打通農業“數據孤島”。
2024-02-05 10:18
2022年,我國天然橡膠年消費量已接近600萬噸,占全球天然橡膠年產量的42%。然而,我國2022年的天然橡膠產量僅85萬噸,自給率不足15%,低于30%的國際供給安全線。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