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執行主任萬季飛
“目前,上海世博會正成為提振市場信心、促進世界各國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推動全球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契機。”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執委會執行主任萬季飛如是說。
5月1日是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的日子。萬季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而言各參展方對參展上海世博會表現相當積極,目前還沒有出現參展方退展的情況。”
萬季飛告訴記者,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把主題確定為“一個世紀的進步”,探討如何應對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讓世界各國人民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如今,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又處在一個世界性的歷史時刻。
“舉辦世博會不但標志著國家的強大實力,而且也將推動舉辦地的經濟增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強化周邊經濟合作,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萬季飛強調。同時,上海世博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戰略節點,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籌備期間,世博經濟每年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2%,對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約為30%。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5%,對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將超過50%。此外,世博會門票、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的直接銷售收入將接近110億元人民幣。交通、住宿等間接旅游收入將達800億元人民幣。“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此外,世博會還將提供科學發展的新思路。萬季飛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我們對人類發展和生活模式的深刻反思。2010年,中國將通過舉辦上海世博會為全球帶來一個集中反思的機會,進而提供一種更為科學的發展理念和生活模式,讓整個人類從中受益。
“全球盛會對舉辦地經濟促進是一方面,更深遠的作用在于促進觀念變革,進而從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層面植入到科學發展實踐中。”萬季飛說,舉辦世博會的意義,首先是國家意義,其次是經濟意義、科技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舉辦世博會將帶來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融合發展,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縱覽世博會歷史,不難發現,世博會留下的精神遺產,遠遠大于物質遺產。”萬季飛說。(富子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