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豐慧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萬科大戰是中國2016年上演的一部比美國大片還精彩的大戲。恒大突然殺出,購入萬科股份后,使得這部大戲愈加精彩絕倫。恒大介入讓被萬科停盤后重新開盤連續暴跌,被深度套牢的散戶投資者喜笑顏開。因為迎來了解救自己的“解放軍”。要么解套,要么賬目浮虧減少。
不過,恒大介入萬科股權之爭使得萬科之戰迷局更加復雜,混亂程度迅速升級。出現了對萬科“五馬分尸”的亂局。當然,還傳言有其他資本介入。從投資價值分析,在萬科亂局至今沒有結果情況下,萬科未來經營肯定會受到影響,資本如此介入特別是同質化很強的房企資本介入應該不是看重的萬科未來投資前景,或可能另有意圖與目的。
在以上情況下,萬科可能成為大資本各懷鬼胎的爭斗游戲。對于散戶投資者來說,投資萬科股票仍有不小風險。最大的風險或是,一方大資本介入,另一方大資本達到自己的盈利目標位后悄悄出局溜走。這個股價下跌風險或讓信息完全不對稱的散戶投資者損失慘重,被晾在沙灘上。
在這里著重要說的是,萬科股權大戰帶來思考一串串,折射許多深層次問題包括制度性漏洞。從萬科之戰中思考出對制度建設與企業具有借鑒意義或者說是深刻教訓性的東西,這或是萬科之戰的更深層次的收獲。從目前為止最少有兩個方面的深層次思考。
曾經被稱為治理結構最先進最完善甚至是標桿的萬科,其實從改制那天起就埋下了后患隱患。這一切只在一人身上,即王石。改制時不按照現代公司通用的做法管理層持股,確保創始人的控制權,那么公司大權旁落,最終被擠兌出局只是時間問題。王石沒有弄清楚殘酷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最終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的是資本,而不是情懷。這一點對中國公司異常重要。啟發中國企業只要上市就一定要按照資本游戲規則辦事,這里不能夾雜任何所謂情懷。要情懷就要按照華為任正非的模式,堅持不上市。
對制度性建設的思考是,是不是所有資本資金都可以隨意舉牌,都可以對股權有訴求呢?一般來說,對股權有訴求,旨在收購兼并企業的資本資金即股權投資,應該是自有資本或資金,或者是在資產負債率較低情況下通過銀行貸款等低杠桿率的資金。如果使用高杠桿率資金特別是把股權抵押融來的資金再進行股權投資的話,以及使用理財產品資金、高負債率情況下繼續貸款的資金,用來收購兼并等股權投資特別是在高風險的二級市場增持,那就必須予以監管,從監管制度上給予嚴格的限制。因為這種二級市場增持的風險非常大,并且或引發連鎖性、跨市場風險。
對于高杠桿率或加杠桿的資金,在二級市場以股權投資為目的投資行為,應該迅速出臺制度性監管辦法,迅速彌補這個空白。
總之,萬科大戰背后折射的深層次東西必須重視。所有企業都要以萬科為鏡照一照,制度性短板應該迅速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