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8月19日,山東省臨沂高三畢業生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準備用來交學費上大學的9900元被騙走。報案后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昏厥,兩天后因心臟驟停離世。徐玉玉接到的詐騙電話為“171”開頭。記者搜索公開報道發現,近年來,全國多省市發生過涉及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案。近日,公安部刑偵局也發出緊急提醒——170、171號段詐騙多發要小心。(澎湃新聞8月25日)
有報道稱,詐騙徐玉玉同學的電話已經被查到是實名登記,相信按圖索驥將詐騙嫌疑人繩之以法將是可以預期的事。然而,170、171兩個號段基本淪為詐騙專用電話的現實,卻并不會隨著這一起事件畫上句號而被終結。更為窘迫的現實是,公安機關發出緊急提醒,也基本意味著現在防止被詐騙只能通過“提高警覺”、“加倍小心”這樣的行動自覺來避免。
170、171兩個手機號段,在三大運營商推“最嚴格實名制”的當下,讓廣大國人感覺不可思議。一廂是,“不實名就停機”的警告,已經對全體國人發出;另一廂卻是,仍然有兩個號段即170、171可以不實名制,而且,可以隨便從地攤購買得到。對于這一現狀,我們只看到了公安部門的提醒,沒有看到工信管理部門的措施,更沒有看到三大通訊運營商的態度。
據專家介紹,以170、171號段為主要服務平臺的虛擬運營商,不自己建設通信網絡,而是租用實體運營商的網絡開展電信業務——說白了,其實就是代理商。自2013年始,工信部先后批準了20家左右民營企業的虛擬運營商牌照。應該說,這兩個號段的發放,降低了通信費,但是,這兩個號段卻因為監管不嚴而成為非實名制的重災區,更成為了電話詐騙的“主力軍”,甚至成了“詐騙專線”。
對于虛擬運營商的監管不嚴,無論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運營商,都有一定的責任。今年3月份,在2016中國虛擬運營發展論壇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稱,“虛商試點兩年,促進了提速降費,推動了電信行業的創新,但也存在實名制落實不到位,違規率很高的問題”。這說明,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這兩個號段的違法問題。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一直沒有見到有力的整改措施。
電話詐騙案多發,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學生個人信息泄露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當事人警覺意識不強的問題,但電話實名制推行不力尤其是170、171兩個號段成為電話詐騙重災區,相關方面就必須要針對問題進行整治,即便不對三大運營商進行處罰,也必須要把實名制的問題解決好。如其不然,170、171兩個號段仍然會繼續詐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