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傳濤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目前,已經有29個省份的13.7萬所學校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超過3360萬。“也就是說,每天有超過1/2的義務教育學校為學生提供營養餐,有近1/4的義務教育學生在校能吃上營養餐。”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8月30日中國新聞網)
由坊間和媒體人發起的營養午餐計劃,最終由愛心人士的公益行動上升至國家行動。而且,從每人每天的3元錢補貼標準到現在的4元錢標準,從每年撥款160億元到現在累計安排支出接近1600億元,公眾看到了政府部門對營養午餐計劃的大力投入和推進實施。就實際效果而言,受益學生超過3360萬人,學生的身高體重有所增長,身體素質有所改善……所有這些,都是營養午餐計劃的成績。
營養午餐,利國利民,關乎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甚至關乎基因的改進。因此,僅僅看到現在取得的成績還遠遠不夠。而是要把營養餐計劃當成一項長期的、艱巨的、需要持續改進和完善的大事業來抓。更何況,營養餐計劃現在也確實問題多多,并沒有多少功績可以表露或炫耀。
首先,就具體問題而言,我國營養餐計劃總能曝光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有的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官員與負責人,仍然“雁過拔毛”,既違背良心,又違背公德,還涉嫌違法犯罪;再比如,有些偏遠地區的學校發的面包、牛奶有過期現象,質量和數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更比如,農村學校一些校領導直接將營養餐計劃挪為他用。此外,對比其他國家的營養餐情況,我國營養餐可謂太過“寒磣”——許多地方長年累月只吃面包和牛奶,讓誰也能吃吐。
因此,改善提升營養餐計劃,永遠沒有終點。筆者認為,最核心的問題至少有以下兩個。一是,營養餐計劃要進入《義務教育法》,抑或是自行立法,像日本等國家一樣頒布《學校供餐法》;二是,無論是政府的計劃,還是人大立法,都必須把營養餐計劃的規格、檔次提升。不僅僅要改變“牛奶+面包”這樣的單一的形式,更要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為孩子們提供更科學、更多樣的選擇。
據了解,如日本等國家,在營養餐的問題上,要求每個學校配備專業專職的營養師,納入公職管理享受公務員待遇。因此,他們的孩子可以吃到肉食,可以吃到水果,也可以吃到海鮮。對比之下,我國的營養餐計劃,簡單的可謂不值一提。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所有的美好,必須建立在財政不斷加大投入的基礎上,在教育和公益這兩件事上,財政就不要吝惜什么了。
2011年時,我國教育投入占到了GDP比例的4%。這個比例,對比許多國家都仍然少得可憐。對于一個家庭、一個社會而言,應該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們吃飽吃好、健健康康地成長更重要的事情了。因此,教育部門仍然要加大對營養餐計劃的預算,立法機構甚至要像其他國家一樣對營養餐進行立法,只有這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才能慢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