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20峰會閉幕,但杭州共識的影響深遠。
全球財政貨幣政策失效,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盛行,全球經濟治理的老秩序不合時宜。全球亟需G20峰會機制能夠為后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開出綜合施治的藥方。杭州G20峰會適逢其。本次峰會的主題既切中全球經濟時弊,也為迎接全球經濟新周期提供了方案。
首先,杭州G20峰會結構性改革的方案。結構性改革不是打碎老秩序,憑空制造新秩序,而是在推進老秩序改革和完善新秩序的同時,通過G20峰會的引領作用,促進新老秩序的融合發展,形成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周期。中方作為G20峰會的主席國,推動確立了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鼓勵創新、提高財政可持續等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和48條指導原則,直達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病灶,是療效可期的綜合長效藥方。
G20成員能否主動"服藥",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的結構性改革中去。要從兩方面分析:一是全球市場陷入困頓,不改革沒有活路;二是中國正在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測改革,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具有示范效應。在全球市場需要中國引擎的情勢下,杭州G20峰會提出的結構性改革是能繼續下去的。
全球經濟治理的結構性改革,也是主要經濟體的博弈過程。如果主要經濟體能以全球市場大局為重,在投資、貿易上少些保護主義,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不再任性地以鄰為壑,同時包容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G20峰會可以發揮全球經濟治理的主導作用。
其次,引入了契合時代發展的新理念新舉措。一是杭州G20峰會首次引入綠色金融理念。綠色環保和生態革命,成為地球村時代的時代主題。作為世界上曾經發展最快、現在依然是中高速發展的中國言,綠色環保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十三五金融體系構建中,綠色金融是重要內容之一。綠色金融不是概念口號,而是產業實踐,即如何通過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建,讓環境友好型產業獲得更多投融資支持,并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方面制定標準,形成制度性評價體系。
綠色金融在中國是新事物,在全球范圍內也未形成成熟的體系。邊實踐邊總結,在改革中將綠色金融推展到全球,是中國的愿景,也是全球期冀。更要者,中國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推動者或者規則制定者,亦可提升中國的軟實力。綠色環保中國的痛定思痛之舉,因而中國發展綠色產業的決心篤定堅決,加之中國不缺資本,因而對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具有相當的話語權。
二是普惠金融。杭州G20峰會通《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內中蘊含的深意有,金融應和數字時代同頻共振,通過"互聯網+"的共享平臺,通過新型生活方式,實現金融的共享和普惠。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亦能為全球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經驗。
此外,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存在著結構性的硬傷。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在救助資金和發放貸款方面,管理成本太高,程序過于冗雜,而且附帶歧視性的附加政治條款。因而,在當前的全球市場氛圍下,難以解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短缺。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金磚國際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緩解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短缺,但是和全球普惠金融體系的要求還有相當距離。
《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也是杭州G20峰會的重要議題。作為全球碳排場超高38%的中美兩強,曾協力為達成《巴黎氣候變化協議》做出了貢獻,此前兩國雙雙簽署協議,又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榜樣。在G20峰會前,中美兩國雙雙核準《巴黎氣候變化協議》。兩強做出了支持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榜樣,也凸顯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其三,補短板、以有余補不足的全球包容性發展新理念。G20成員國,經濟總量占比全球80%。凸顯全球經濟發展的極度不平衡,此外,20國也面臨著后危機時代的經濟和社會治理瓶頸。因而,讓窮國富起來,讓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讓20國通過結構性改革,實現新經濟周期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當務之急。
本次G20峰會,中方邀請了很多國際機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與會,意在突出G20峰會的全球經濟協調者角色。此外,中方全面啟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發布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并推動二十國集團制定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
這一議程需要所有成員國參與其中,不僅要出錢出力而且要遵守規則。在這方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在亞歐大陸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也努力讓"一帶一路"發揮更為廣泛的聯通作用,從亞歐大陸延伸至世界各個角落。剛剛經歷政局動蕩的巴西,該國總統特梅爾甫"轉正"就趕赴中國參加G20峰會,并希望中國資本參與巴西的基礎設施建設,凸顯"一帶一路"的全球性引領作用。
補短板,以有余補不足,讓窮國富起來,才能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
兩天的G20峰會,不可能解決全球經濟面臨的沉疴難題。但杭州G20峰會堪為全球經濟治理的拐點,為新經濟周期的來臨提供了新動力。
(作者:張敬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