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9月10日,中國第32個教師節。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一天,“禮”遇教師似乎成為主體與主題。尊師重教,有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便是學生及其家長給老師送禮。禮重情意輕,這讓教師節庸俗化、功利化。我們不妨從教師節送禮說起,順藤摸瓜,或許可以找出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教師節,是社會尊師重教的載體,然而,如今漸淪為學生給教師送禮的節日,痛并快樂著、痛并期待著。每年的教師節前后,送禮式尊師重教似乎成為首選與慣例,讓教師節也成為加劇師生功利關系的載體。學生或學生家長熱衷于給教師送禮,已漸漸失去尊師重教的本來面目,功利占了上風。
透過教師節的變味,我們更要覺察到師生關系的變質。有些大學教授利用學生來“幫助”自己搞研究乃至賺錢,大學生成為教授的“義務打工者”,“大學教授學者越來越像商人,商人越來越像大學教授學者”;而一些中小學教師也熱衷于“家教”掙錢……教師節被功利化其實只是師生關系功利化的表現。昔日的師生關系被喻為最純潔、最高尚、最無私的關系,可如今,師生關系功利化,甚至商業化了。
教育存功利,教師咋hold住,師德也擋不住。全國政協委員劉長銘曾說過,“今天的教育是功利化達到極致的時期。”唯有剝去教育功利的外衣,才能還原一個純潔無私的師生關系,還原尊師重教的本來面目,讓教育體制更加健康地發展、健全與完善,這就涉及到教育體制改革等深層次的問題。
教師節,讓功利教育在劫難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功利教育或教育功利化,是教育事業的天敵,蠶食教育公平與正義。脫去功利外衣的教師節更美麗,漂“白”的教師節更純潔。抑或,從教師節的去功利入手,能夠讓師生關系更真實,進而讓教育體制更健康。全社會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讓尊師重教根植于內心、脫身于功利、落實于行動,這才是當務之急,也是關鍵所在。
教師節,不忘初心的尊師重教;教師節,重申教書育人的責任。《教師法》上明確了教師的責任,除此之外,時代還賦予教師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成為創新時代的“種子庫”。李克強總理曾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及優秀鄉村教師代表是說過,希望各位教師在堅持教書育人同時,更加注重在講臺上傳播創新的種子。功利教育退場,創新教育亮相,其中,教育責任是其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