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短房旅加學者
當地時間9月17日20時30分許,美國紐約切爾西區,33街夾第六、第七大道間的一個垃圾桶突然發生驚天動地的爆炸。由于這一帶是餐廳、酒吧區,當時正是營業高峰,人流十分密集,爆炸導致29人不同程度受傷。
此前數小時,相距不遠的新澤西州海濱公園發生了一起類似事件,一枚炸彈在一個垃圾桶中爆炸,當時附近道路上正舉辦海軍陸戰隊長跑比賽,所幸無人傷亡。切爾西區爆炸發生后,警方在相距不遠的27街發現了另一個未引爆的爆炸裝置。
接連三枚已炸、未炸的爆炸裝置,時間、地點均高度敏感:時間上,9月17日距離“9.11”十五周年紀念日僅過去一周之遙,正是當地民眾和美國及全球媒體對恐怖襲擊最關注、最“神經過敏”的時段,不僅如此,自9月13日起第71屆聯大在紐約開幕,各項議程次第展開,引人矚目的一般性辯論也將在幾天后開始,屆時來自一百多個聯合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將會聚紐約,媒體也會高度聚焦,正是恐怖襲擊引發“眼球效應”的“黃金時段”;地點上,紐約不僅是“9.11”事發地,也是美國最大都市和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紐約一聲響”不論實際造成多大殺傷、損害,其震撼效應是可想而知的。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此次在紐約-新澤西地區接二連三出現十五年后的“井繩”,在當地街道、網絡上登時引發恐慌、猜測和紛紛議論。人們所最擔心的,莫過于在付出生命、鮮血、金錢、精力、自由、便利等種種巨大代價的十五年后,卻發現原本以為固若金湯的反恐“防火墻”居然被“一夜破防”,這對美國政府、強力部門和情報機構的公信力,對美國社會的穩定,都將構成巨大的打擊。
很顯然,政治家們也擔心這種情緒的蔓延一發而不可收拾,事發后紐約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和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相繼在第一時間發表安撫性言論,前者承認切爾西爆炸案“顯系恐怖主義行徑”,但強調“與國際恐怖主義無任何聯系”、“并非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所為”,后者則甚至不愿稱此次爆炸為“恐怖襲擊”,而僅稱為“蓄意行徑”,并強調“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切爾西爆炸案和新澤西海濱公園爆炸案間無任何關系”。
不難看出,科莫意在將切爾西案和“伊斯蘭國”、“基地”等令美國人談虎色變、一下便能聯想到“9.11”、聯想到“反恐防火墻失敗”的國際恐怖網切割,而白思豪市長則意在將前后腳發生在幾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兩次爆炸案切割,其共同口徑,都是試圖將紐約-新澤西的“井繩”描述為既和外界無關、又彼此互不關聯的孤立“繩段”,從而弱化、淡化事件的意義和震撼性。
但不論州長、市長均承認,“調查尚未充分展開”(警方也作如是說),他們手中所能掌握的證據、線索和信息十分有限,很顯然,在這種條件下所作出的“快餐式表態”,對消除紐約人乃至美國人的“井繩心結”,作用恐怕是有限的。
相對于地方官,全國性政客的表態顯得更加謹慎: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僅表示“要求定期通報事態進展”,而兩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前者稱“在得到充分信息前不下結論是最明智的”,后者則將言論集中在慰問傷者和對“破壞表示震驚”上。很顯然,他們同樣暫時沒把握判斷此次紐約-新澤西爆炸案是否系列案,是否和國際恐怖勢力有關。
從目前警方披露的信息看,33街和27街的兩個爆炸裝置構造相似(均為用高壓鍋做外殼、以手機遙控引爆的土制炸彈,這似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3年4月15日導致3人死亡、183人受傷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而切爾西爆炸和新澤西海濱公園爆炸策劃思路相近(均為路邊炸彈,放置地點都在垃圾桶內),僅從這些,的確很難斷定作案者究竟是同一伙人還是不約而同的兩、甚至三伙人,也很難推斷作案者是否和國際恐怖組織有聯系,如果有,是直接指使還是只不過間接受“洗腦”。
截止目前,“伊斯蘭國”宣稱對新澤西海濱公園爆炸案負責,但尚未對另兩枚炸彈“認領”表態,但這同樣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既往事實證明,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既可能為壯大聲勢,承認于己全然無關的事件系自己所為,也可能出于避免打擊報復的理由,對明明是自己策劃實施的行動矢口否認。
但無論如何,接二連三的“土炸彈”不僅再度讓眾多紐約-新澤西人、美國人和全世界人聯想起那塵封15年之久的“草繩”,聯想起當初痛徹心脾的“蛇咬”,也讓人更加質疑十五年來美國政府及其強力部門、情報機構所作出的本土安全承諾是否靠譜,更加質疑為安全而付出的種種代價是否值得。
對于行將退休的奧巴馬而言,今年底以后的事已可置之度外,但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即將開始的“面對面”辯論中或許不得不既小心翼翼、又無可奈何地多花一些時間、精力,多冒一些風險,去闡述自己的反恐和安全主張,及去攻訐對方的。
然而真的有什么好辦法么?
十五年來的高昂代價和嚴防死守,似乎的確有效杜絕了“輸入型恐怖”對美國本土的威脅,但“自源型”、“獨狼型”和“洗腦型”恐怖卻防不勝防,且近年來有增多之勢。如果說,陸海空口岸的嚴格安檢,可以有效防遏外來恐怖分子的滲透;爭議極大、至今裹足不前的“限槍”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渉槍罪案,那么類似波士頓和此次紐約-新澤西的“高壓鍋爆炸”該如何去預防?今年7月14日導致84人死亡的法國尼斯血案,兇嫌穆罕默德.拉胡艾耶吉-布赫萊勒(Mohamed Lahouaiej-Bouhlel)所用“武器”只不過是一輛長達15米、普普通通,任何安檢都不會顯示異樣的載重卡車——要知道美國才是世界第一汽車大國,僅和“尼斯兇器”級別相當的公路集卡,就有近400萬輛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