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淑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網絡中心主任
作為20世紀影響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互聯網融入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同時,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了這個時代新的課題。從國家層面看網絡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已成為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重大問題。
首先,網絡安全問題源于國家在網絡空間的主權之爭。
盡管網絡空間具有無國界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的發展完全是由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力量所驅動”,“絕不是一個脫離真實世界之外而構建的全新王國”。“相反,互聯網空間與現實世界不可分割。”據統計全世界30多個國家已經制定了網絡空間戰略及相關政策,制網權、制數據權、信息主權的爭奪愈演愈烈。
美國作為網絡強國,要維護自己的網絡優勢并掌控互聯網的主導權。信息技術較為落后的國家,缺少網絡核心技術,在計算機芯片和關鍵軟硬件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這意味著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要害信息受制于人。面對美國的技術霸權以及由此引發的網絡空間管理霸權,這些國家的網絡主權和國家安全面臨受到侵害的嚴峻挑戰。
其次,網絡沖突、網絡戰嚴重威脅國家安全,網絡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也給國家安全造成重大損失與破壞。
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中美軍機南海相撞后的中美黑客大戰以及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沖突中,出現了網絡攻擊這樣一個全新的作戰方式。2010年美以合作的“震網”病毒入侵伊朗核設施網絡,給伊朗核設施的計算機系統及其工業硬件設備造成了嚴重損害,使伊朗核計劃倒退兩年。“震網”病毒因此被稱為“精確制導的網絡導彈”。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間,烏克蘭、加拿大、以色列、敘利亞的電力系統、自來水廠等重要基礎設施遭受重大網絡攻擊。
在網絡空間全面發展的今天,網絡攻擊的目標正在從傳統的IT系統轉向國家重要的工業控制系統。如果國家的金融、商貿、交通、軍事等核心信息系統遭受網絡攻擊,則會令整個社會陷入癱瘓和恐慌,其后果并不亞于用核彈直接轟炸一個國家的重要設施。極端勢力或恐怖分子通常利用網絡空間的隱匿性及技術不對稱性等特點,在網絡空間制造事端,引起國家間戰略誤判或網絡沖突。
面對全球范圍內網絡空間如此嚴峻的安全態勢,目前世界多個國家設立了網絡部隊,大量增加網絡攻擊性武器的投入。網絡空間的各種沖突和對抗雖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爭,但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也會讓網絡空間陷入全面“安全化”與“安全困境”的風險。
第三,網絡空間中的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給國家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網絡空間越來越多地承載了思想文化信息和社會輿論,深刻影響著受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文化傳承。互聯網肇始于美國,自誕生以來一直成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和價值觀輸出的載體。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是網絡世界主要的信息生產國,引領著國際政治輿論的總體方向,掌控著互聯網的國際話語權。在東西方文化與意識形態的交鋒中,西方意識形態通過游戲、電影、社交網絡等渠道更為隱蔽和強勢地輸出,潛移默化地滲透中國社會,削弱了國家在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華文明思想等帶來強大沖擊。中國的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嚴峻考驗,國內社會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
雖然,互聯網的發展對每個國家的主權、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但“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安全也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作為擁有7億網民的互聯網大國,要積極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努力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找到維護網絡安全與國家安全的有效路徑,發展核心技術,念好人才經,讓互聯網成為中國崛起的推進器,成就網絡強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