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偉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人民幣自10月10日跌破“6.7”的“鐵底”,隨后略有上揚,但還是進入“貶通道”。順著美元走強之勢,10月27日就走貶到了6.7736,即期匯率價觸及6.7820,離岸人民幣早盤短暫跌破6.79關口,再創新低。
人民幣年底或不久遠的未來,會跌破“7”嗎?“破7”是拐點,也意味著2014年上半年之前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在,人民幣將進入可能漫長的貶周期。
人民幣進入“貶通道”,市場有多重分析也有不同看法。三點共識卻是不爭事實:
一是人民幣過去11年升值的回調。自2005年12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21%,按照實際貿易加權匯率,升值幅度為38%。伴隨經濟周期和市場波動,任何國家的貨幣都會有升有降,人民幣也不例外。
二是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結果。10月1日,人民幣正式納入IMF的SDR的貨幣籃子,在五大籃子貨幣中份額僅次于美元和歐元。雖說是有些象征意義的成果,但人民幣的抱負是要讓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和可兌換貨幣。這是要付出市場化代價的,甚至會被全球投機資本緊盯和做空炒作。從去年8.11匯改到去年年底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經歷了嚴峻考驗。
三是第三季度美國經濟成績單出爐。數據顯示,美國GDP初值年化環比增長2.9%,是二季度增速的兩倍多。這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來最為強勁的增長率。在此情勢下,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成為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動因之一。
上述原因,前兩者是內因,且是主動而為;后者是外因,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市場緩沖下,帶來的影響也是風險可控。所以,人民幣進入“貶通道”,甚至回落至7,人民幣依然很“鐵”。
此外,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央行9月份的數據是3.17萬億美元,還有中高速的經濟增長率(前3季度均為6.7%),以及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三大全球投資國。中國經濟的硬實力足以應付人民幣的“軟貶值”。而且,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在貶值,相對于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在升值。在SDR貨幣籃子里,人民幣相對于歐元、日元和英鎊,匯率也維持相對穩定。因而,人民幣進入“貶通道”并不意味著人民幣不行了,反而象征著人民幣成為另一個“美元”的市場必由之路。
宏觀邏輯如此,但是在中短期而言,市場會給央行出不少難題。市場是個復雜系統,并不會按照中國央行設計的愿景那樣有序運行,反而會出現一連串的市場警訓。
人民幣進入“貶通道”后,同樣會激發投機資本對人民幣的覬覦,當然還有海外機構對人民幣的看空。在全球化市場語境下,投機資本像幽靈一樣浮蕩在全球市場,伺機牟利,并造成市場的寒蟬效應。這值得央行關注,并做好防范風險預案。至于后者,則會引發全球市場對中國市場和人民幣的信心。譬如,德意志銀行10月出的報告預測,人民幣在未來兩年將貶值 17%。2017年底匯率至7.4,2018年底8.1。丹麥銀行則預判,未來一年,人民幣將繼續貶值。因為中國經濟在2017年繼續放緩,并受制于企業債務急劇上升和影子融資的增長。機構未必是在唱衰中國經濟,而是習慣性用西方式數據分析法來審視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
不管如何,進入SDR籃子的人民幣,市場化腳步停不下來,國際化任務尚未完成。人民幣無論是貶值還是升值,都很難再用過去的管制手段來進行,必須接受全球化市場的考驗,承擔其和其抱負和責任相應的代價。
宏觀市場的大邏輯如此,中國監管層、市場面和投資者也應理性應對。既不能寄望于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大趨勢而沾沾自喜,也不能為瑣碎、精致的數據分析而牽絆,更不能為市場投機的風潮而股東,陷入盲目浮躁的跟風投資投機中,如盲從購匯或盲目炒匯等。
對民生層面而言,投資多元化是相對正確的選擇。儲蓄、理財、保險、購房、炒股和適當擁有外幣資產等,可以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進行合理組合,但不可以將雞蛋房子一個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