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昨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規范2016年“雙11”期間零售價格行為的提示公告》,要求經營者無論在線上線下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必須明碼標價,除了與往年一樣,不得使用“僅限今日”“全網最低價”等誤導性詞語外,還特意強調,禁止“先提價再打折”的銷售行為。(11月3日《南方都市報》)
“先提價再打折”,一些電商經營者屢試不爽的伎倆,并且,很多時候是屢教不改,必須進行嚴格監管與處罰。其實,歷年的網購狂歡“痛并快樂著”——“點擊”之快、“剁手”之痛……或出于電商的“誘惑”,或出于購物的沖動,“雙11”總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法律賦予的“后悔權”或“反悔權”,不少人“選擇性遺忘”,有的秉承吃虧是福,有的是怕麻煩,有的是維權不暢,也部分助長了電商不守信的囂張氣息。
電子商務,只有步入法治經濟的快車道,才能“帶電作業”,才能“充足電力”。風起云涌的電商以銳不可當之勢飛速發展,在進行“量的積累”同時,正在孕育“質的飛躍”。然而,信用缺失是網購的“致命傷”,而帶“傷”起飛潛伏著巨大風險與危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與法治經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讓誠信成為網絡交易的內生品質,才能引領消費“向錢沖”。
“雙11”必須告別“刷”存在感時代。近日,國家發改委同多家部委邀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順豐速運等8家互聯網公司,共同簽署《反“炒信”信息共享協議書》,在“雙11”來臨之際,正式向電商“毒瘤”宣戰?!八巍?、“炒信”,一些電商弄虛作假的手段,所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尤其是刷單產業化,見證“劣幣驅逐良幣”,破壞整個電商行業的健康生態。
“雙11”,站在“信用經濟+”風口。當網購經濟的“量”已站在“互聯網+”風口,網購經濟及其消費的“質”必須站在“信用經濟+”風口?;蛘咧v,電商只有站在信用經濟的肩膀上,才能成為“經濟巨人”。讓信用經濟成為“良幣”,并且給予市場提供“良幣驅逐劣幣”的機會,讓“良幣”的市場地位顯著提升,讓“劣幣”的市場空間逐漸萎縮,更加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市場尊嚴的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