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歷程,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為深化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而全新設立的研究計劃“綜研國策”將聚焦國家戰略和重大政策問題,包括對國家重要發展問題的政策建議、對國家重要政策的即時解讀、國內外重大事件影響的評論與分析以及國際發展經驗借鑒與思考,將在中國網觀點中國獨家發布。
“綜研國策”系列述評之十四:
鄭宇劼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
今天是美國大選投票日,投票站將于北京時間11月9日上午11點關閉,初步結果有望在中午12點出爐。近日圍繞著特朗普和希拉里這兩位極富話題性的人物,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劇烈波動,標普500指數和美元指數連續下跌,黃金、美債和瑞郎等避險資產快速上漲,圍繞著選情的諸多不確定性即將揭曉,美國未來的政策走向引發全世界關注。
選情膠著,關鍵看搖擺州的爭奪
Real Clear Politics(RCP)數據是目前跟蹤美國大選支持率最實時的媒介,數據綜合了其他多家媒體、學術機構與網絡民調的民意調查。 總體來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支持率一直保持領先,雖然10月28日FBI重啟“郵件門”調查,造成特朗普的支持率暴漲,但隨著FBI宣布希拉里免于刑事指控,雙方的支持率再度有所拉開, 截止11月7日,希拉里以47.2的民調支持率領先特朗普3個點。
共和黨優勢地區集中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而民主黨的優勢地區主要位于美國西海岸和東北,由于近數十年來,藍州的人口一直多于紅州,共和黨在基本盤上處于下風。 從11月7日RCP民調模擬的選舉人團票數來看,希拉里雖然以203票領先特朗普的164票,但距離270張的獲勝票數尚遠,15個搖擺州的171張選舉人票將成為決勝關鍵,特別是佛羅里達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佐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等大州是對選舉結果影響最大的搖擺州。
驢象之爭,經濟政策有何差異
希拉里和特普朗對貨幣政策、財政稅收、金融監管、對外貿易和移民問題等方面存在廣泛的思路分歧,也基本代表了民主黨偏重“平等”,共和黨偏重“效率”的原則。 希拉里的政策思路基本是對奧巴馬政府執政思路的延續和修正,而特朗普則代表著政策“另起爐灶”,極端的政策主張即反應了社會“求變”的心理,也使得“不確定性”風險大增。
1、希拉里表達的經濟政策思路。希拉里執政經驗較為豐富,政策穩定性和市場確定性較強。財政政策上,主張給富人加稅并打擊企業將總部外遷從而逃稅的行為來緩解赤字問題,另一方面計劃在5年內增加2750億美元的基建投資,同時增加以教育和醫療領域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開支。在貨幣政策上,希拉里沒有明確表達其思路,但可能會延續目前的政策基調,相對偏向寬松,短期內維持奧巴馬任內與美聯儲主席耶倫商定的加息路徑。在貿易政策上,反對TPP,但基本維持自由貿易的政策框架,以避免更嚴重的國際貿易沖突,會有利于對美貿易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在金融監管上,大體會保持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推出的“Dodd-Frank法案”監管框架內,應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強化監管行為。
2、特朗普表達的經濟政策思路。特朗普政策偏右,政策主張相當激進,不確定性非常強。在財政政策上,計劃通過簡化稅制和大幅減免稅收,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引導私人資本參與基建以達到收支平衡。同時主張擴大財政支出,號稱要投入5000多億美元翻修美國的基礎設施,以重振制造業、帶動美國經濟增速,同時準備增加軍費支出,并支持取消奧巴馬政府的全民醫療保險方案以及停止政府部門的新員工招聘以減少政府支出。在貨幣政策上,特朗普對利率政策的態度搖擺不定,對當前的低利率政策時而反對時而支持,傾向于根據經濟環境相機決策。特朗普最引爭議的是貿易政策,奉行“絕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包括退出北美自貿協定、對中國出口產品收取懲罰性關稅等等,強硬的貿易政策可能對世界經濟穩定產生極大的風險。在金融監管上,傾向于對金融行業和能源行業放松管制。
無論花落誰家,政策施為難度都會很大
眾所周知,歷任美國總統當選后,競選時所承諾的政策的執行都會大打折扣。但是本屆美國政府面臨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可能會使政策施為的難度更大。
1、單一任期的政策發揮空間較為有限。盡管美國大選短期會引發金融市場的強烈市場波動,但歷史上看,美國總統換屆的政策影響更加偏向中長期,特別如果獲得連任,在8年的任職周期中美國總統所推行的政策會影響較大。從1980年開始,五任美國總統除老布什以外,有四位經歷了兩個任期,包括里根時期(1981-1988)的供給側改革、克林頓時期(1993-2000)的“新經濟政策”,到小布什時期(2001-2008)的擴張性財政和奧巴馬時期(2009-2016)的持續性QE政策。雖然美國總統并沒有年齡上限的制約,但是兩位候選人均已年屆70,特別是希拉里在“9.11”紀念活動上的身體狀況引起公眾強烈擔憂。 無論哪位候選人當選,很可能都不會獲得第二個總統任期,相對政策發揮的時間和空間較為有限。
2、本屆總統施政大概率會受到國會強力牽制。美國政治體制的核心設計是相互制衡,盡管二戰以來總統權力有擴張趨勢,但仍會受到國會的有力制約。美國總統在憲法框架內的角色是行政端的首腦,主要職責是主管行政機關和擔任三軍統帥,擁有監督法律執行權、政府官員任免權和戰爭權等等。但憲法也對總統上述權力進行了制約,例如政府高級官員的任命需經參議院批準、對總統否決的議案,參眾兩院有權經2/3以上議員同意而重新通過等,特別是美國的“錢袋子”,政府預算掌握在國會手中。
當前的情況下,國會眾議院很可能繼續由共和黨控制,但兩黨在參議院中均不占60%以上的絕對優勢,這意味著無論誰當選,都將面臨參議院的有力制約。這種局面下,如希拉里當選,將會是典型的“弱勢總統”,如特朗普當選,同樣會比較“弱勢”,不但面臨參議院中民主黨議員的反對,而且許多共和黨議員也并不支持他,例如特朗普的大規模增加赤字的計劃就可能遭到強烈反對,2013年的“聯邦政府關門”事件,就是因為共和黨強烈反對民主黨提高政府舉債上限、增加聯邦政府預算。
3、社會撕裂和黨派分歧加深導致改革很難推動。本次大選的兩位候選人均飽受質疑,特朗普屢屢沖擊美國“政治正確”底線,希拉里則受郵件門和黨內選舉黑幕困擾,公眾甚至有“一個瘋子一個騙子”的調侃。特朗普的信口開河,恰恰反應了“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兩股思潮的抬頭。 本次大選不僅加劇了社會割裂和黨際對立,還造成了嚴重的黨內分歧。“對程序的崇拜勝過內容也是美國式自由民主政治衰敗的一個重要根源”, 未來總統的任何政策都很可能出現“議會通過—總統否決—議會再推翻”的反復拉鋸,陷入無止境的程序糾纏。無論何人當選,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可能都將被迫放緩,削弱經濟的長期增長基礎。
本次大選出現的種種“匪夷所思”正在考驗美國政治體制。正如著名的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所說的那樣,美國目前處于一段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歷史時期,民主黨和共和黨造成美國政治體制兩極分化,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兩黨之間宿怨已深,導致美國政治陷入僵局。因為黨派政治的巨大分歧,近年來美國在很多方面公共議題上很難做決策,包括備受關注的移民政策、政府預算、醫療改革等基本決策。美國體制曾周期性地暴露出這個問題, 未來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美國政治還能不能自我糾錯,隨著金錢和特殊利益進一步左右了美國政治,當經濟上的贏家尋求把他們的財富轉變成不平等的政治影響時,就會帶來嚴重的問題,這是美國政治面臨的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