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區定點扶貧總結表彰會上獲悉:“十一五”期間,是西藏扶貧開發力度最大、貧困群眾受益最多、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五年來,全區共安排641個定點扶貧單位,選派8565名干部深入基層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區各級定點扶貧單位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82億元,爭取建設項目3189個,捐款捐物折合資金1.32億元。共使43781戶、217906人受益。
各定點扶貧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定規劃、理思路、出主意、找門路,不斷拓展扶貧領域,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扶貧方式方法,積極開發建設特色產業,幫助基層組織建章立制,加快了扶貧對象脫貧致富步伐,帶動了整個扶貧開發工作,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投入各類扶貧開發資金25.21億元,組織實施各類扶貧開發項目2160個。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由“十一五”初期的96.4萬人,下降到2010年底的50.2萬人。
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大力實施特色產業開發和勞動力轉移項目,參與群眾年人均增收1050元,扶持186個農牧民建筑建材合作組織,培訓農牧民群眾9.5萬人次,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2.95萬人次。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2078元提高到2010年的4138元,連續五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速超過13%以上。
同步實施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貧困地區生產條件顯著改善。
在全區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中,對貧困農牧民特殊照顧,完成了5.2萬戶貧困戶安居工程和4000戶地方病病區群眾搬遷工程建設任務。加大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訊、氣、廣播電視、郵政和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帶動了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
綜合扶貧力度加大,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有較大提高。西藏積極探索賦權發展、參與式扶貧開發模式,在61個典型貧困鄉鎮、4個村、近30萬人口中實施整鄉推進扶貧項目。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醫療、“兩免一補”等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返貧現象大幅減少。大力實施廣播電視“西新工程”、“村村通”、縣鄉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基層文化事業快速發展,貧困地區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
扶貧開發機制不斷完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多年來,通過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十五”、“十一五”扶貧開發,西藏探索積累了產業扶貧、智力扶貧、黨建扶貧、生態扶貧等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模式,扶貧開發機制不斷完善。通過扶貧地區全員參與式開發,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渴望過上幸福美滿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為進一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