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1 年7 月20 日,羅馬)在將于7 月21 至27 日在中國北京舉辦的南南合作論壇開幕之前,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高級官員表示,氣候變化、糧價波動等緊迫挑戰要求政策制定者就實現千年發展目標(MDGs)進展方面的經驗進行更開放、更有建設意義的交流。
IFAD 亞太局局長理托馬斯·艾爾豪特(Thomas Elhaut)稱,“最為重要的是,發展合作需要制定準則,使投資可以直接投入發展援助,避免那些日均收入不足1.25 美元的人群得不到真正的援助”,“IFAD 關心的是南南合作中最核心的問題:與最重要的伙伴,即農村貧困人口他們本身加強合作”。
南南合作論壇由中國財政部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合辦,將在北京舉行。IFAD 總裁肯納尤·努旺澤及財政部國際司司長鄭曉松將出席7 月21 日的開幕式并致辭。該論壇關注點為農業領域政策經驗分享、公共服務、農產品市場及生態環境改善。參加該論壇的將有來自喀麥隆、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坦桑尼亞、贊比亞、孟加拉、老撾、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亞非12 個國家的高級政策專家和農業部長。
中國和巴西一樣在南南合作中都扮演著重要的領導角色。作為中等收入國家(MICs),兩國既是捐贈國又是受援國,這使兩國對發展進程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作為捐贈國、貿易伙伴、專業知識來源國,中等收入國家在國際發展體系中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中國和IFAD 已經開展合作,通過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同組織分享、學習活動促進全球農村發展。此前,中國財政部和IFAD已分別于2009 年9 月和2010 年11 月舉辦過兩屆南南合作論壇。
艾爾豪特表示,“為政府行動和地區性政策協調創造政策空間對于千年發展目標取得進展至關重要”。過去30 年間,中國在整體經濟增長和農村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盡管仍有1.5 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仍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楷模,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實際經驗。對于亞非兩洲的小農來說,中國許多農業技術可以為之所用,特別是節水技術、土壤相關技術和水產養殖方法。
艾爾豪特強調說,“現在急需投資將糧食從可耕地充足的國家轉移到糧食消費者越來越多而糧食生產能力有限的國家”,“最重要的是,必須將爭奪稀缺資源的競爭對手轉變為攜手合作的伙伴,使新興經濟體和落后國家受益更多。”例如,中國農業專家幫助幾內亞比紹建立了水稻繁殖示范區。其中,幾個水稻品種單產達到原產量三倍或以上。在馬達加斯加,中國專家協助建立了一個雜交水稻發展示范中心,種植34 個中國雜交水稻品種,平均每畝單產為8噸,是當地水稻品種平均產量的兩到三倍。
但艾爾豪特提醒道,盡管技術、經驗交流助益很大且應當繼續,南南合作必須在一個新的高度來探討政策、制度、合適的環境如何能夠進一步促成這種合作。
他表示,“南南合作必須首先解決幾個問題即政策制定者為何、如何能夠合作,并愿意同彼此分享自己的成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