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播放位置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是中國第一本以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系列研究報告,發布了《中國綠色現代化和減排路線圖(2006-2050)》。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四重壓力
報告指出,中國面臨的壓力首先表現為能源結構矛盾突出;第二個壓力是產業集中度不高、淘汰落后產能遭遇地方政府和企業博弈;第三個壓力來自對外貿易結構;第四個壓力來自中國人口規模擴大和人口結構的變遷。
淘汰落后產能遭遇地方政府和企業博弈
在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超過70%,煤炭的采收和利用總效率只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碳排放強度大,這既表明中國節能減排的空間很大,也顯示目前清潔煤技術應用水平落后。
中國產業集中度不高,中小型制造業企業所占比重大,大部分制造業的市場準入門檻低,碳排放強度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利益博弈,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很難做到位。
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
中國為其他國家制造了大量的工業品,其中隱含的碳排放占到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4到1/3,在制造和貿易環節產生的碳排放與獲得的價值增值嚴重不匹配。
在未來的15年里,將有占中國總人口30%左右的農村人口離開農村,被城鎮吸納,因此較長時期的城鎮化對中國的碳排放也將形成巨大壓力。
第一步(2006-2020年):
為減緩CO2排放、適應氣候變化階段。到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到達頂峰。力爭到2020年控制在80億噸左右。
第二步(2020-2030年):
進入CO2減排階段。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力爭達到2005年水平。199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22億噸,2005年增加至52億噸。
第三步(2030-2050年):
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大幅度下降,與世界同步,達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
報告以2036—2050年為中國低碳發展的遠期階段,隨著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技術大規模應用,本世紀中葉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可下降至目前水平。
要實現預期的發展前景,一是建成中國的低碳能源發展體系;二是重點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規模化和商業化;三是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達到億千瓦的規模級。
報告以“十二五”-2020年為低碳發展第一個階段,這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換代階段,主要特征是能源需求總量快速增長,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快但規模小。
報告以2020-2035年為低碳發展第二個時期,認為該階段是中國開始進入工業化后期,理想情況下,中國化石燃料需求可在此階段末期達到高峰,如果CCS技術得到大規模商業運用,可實現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脫鉤。
目前發達國家普遍主張的迫使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自愿進行碳減排的有效政策手段之一為“碳關稅”,即對中國等沒有在國內征收碳稅或能源稅、存在實質性能源補貼國家的出口商品根據其碳排放強度征收一定程度的關稅。對于中國政府所作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的承諾,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基本不能夠接受。
報告指出,作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中國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哥本哈根會議以來,美、法、英、日等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這對于世界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來說影響極大,如果實施的話,中國出口的產品每單位所要被征收的碳稅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就碳稅成本而言,中國的產品不僅不存在比較優勢,還存在比較劣勢。
低碳經濟是國際政治經濟學,是一場爭奪21世紀新的世界經濟領導權的競爭。 ―薛進軍
可持續性應該以動態性的方式來表達:“讓生命更加有活力”。 ―漢斯-皮特-杜爾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上已經做了很大努力,但國際社會不為所知。中國的減排努力將會完全改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結果。 ―郜若素
中國十二五計劃將把綠色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這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節能減排與環境改善,為實現中國的對外承諾提供保障。 ―胡鞍鋼
全球溫暖化是事實,我們必須應對,低碳經濟是手段之一。―茅陽一
低碳社會并不是一種拘束而困窘的生活方式,而是一個經濟增長率保持在穩定水平、有活力型、寬松的、人類的生活會變得更加舒適便利、生活質量更高的社會。 ―西崗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