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托馬斯-施泰茨和阿達-尤納斯(從左至右)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和苗吳平)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3人共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約納特是自1964年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首先宣讀了獲獎者名單。他說,拉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了解核糖體的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隨后,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貢納爾馮海伊內和評委莫恩斯艾倫貝里通過投影儀圖片展示,分別詳細地介紹了3名獲獎者的成就。他們介紹說,生物體每個細胞中都含有脫氧核糖核酸(DNA),基于DNA上攜帶的信息,核糖體便能合成蛋白質,如血紅蛋白、免疫系統的抗體、胰島素、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等。這些蛋白質在生命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它們在化學層面上組成并控制著生命。因此,有關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能夠被迅速應用到實際中,沒有核糖體存在,病菌就無法存活,當今醫學上很多抗生素類藥物都是通過抑制病菌的核糖體來達到治療目的的。
他們說,3名獲獎者通過獨立的研究工作,分別采用X射線蛋白質晶體學方法繪制出3D模型來體現合成核糖體的成千上萬個原子的位置,他們繪制的模型已被廣泛應用于新抗生素的研制,以減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撥通了約納特的電話向她表示祝賀。約納特在接受媒體現場電話連線采訪時表示,獲悉這一消息時她非常高興,從來沒想到自己能獲此殊榮。她說,雖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學中很重要,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科學家們繼續尋找答案。
拉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約納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他們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