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高級工程師黃日新除了攝影拍DV從來沒有和藝術沾上邊。然而最近,這位78歲的老人卻被人稱為“行為藝術家”,只因為他設計了一套“很有想象力”的房子。
這個房子長2.4米、寬0.8米,全部設施為一張床,一個桌子,一盞燈,各種網線、電源插孔外加一個防盜門。毫無疑問,這樣逼仄的空間僅能容納一個人,而且對唯一入住者的身高體重還有一定要求——如果你身高超過1米80,體重超過180斤,那么這個空間并不適合你。黃日新已經為它申請了專利,名叫“裝配式小小間”。
連日來,北京房價一直不斷飆升,一些樓盤價格已經直逼每平方米3萬元。在4月8日北京春季房展會上,人流摩肩接踵,一些購房者手持百萬現金在四環內也難覓新樓盤。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媒體仿效日本替黃日新給這個房子起了個名字叫“膠囊公寓”。
外來務工人員:“我不愿意住這個”
從中關村下地鐵,再換乘740公交車,在六郎莊站下車,穿過一片小樹林,就會看到幾棟三層新建公寓式樓房。黃日新就把自己設計的房子擺放在其中的3間屋子里。
公寓是一家公司出資新蓋的,看上去很像青年公寓或普通大學宿舍樓。這幾棟樓的房間被分別租給一些裝修隊或零散住戶。擺放“膠囊公寓”房間的隔壁,住著來自江蘇泰州的幾位務工人員。
這些天這里陸續來了很多記者采訪。外來務工人員劉新洲也漸漸知道了隔壁這幾個“大鐵家伙”的事情。在記者采訪的時候,他一直在旁邊看,“多憋得慌,哪里有我們住得舒服?!笨吹健澳z囊公寓”的內部結構,他撇了撇嘴。
他和其他5位工友住在隔壁的房間,上下鋪,用電磁爐自己做飯吃,有公用水房洗衣服。這樣的屋子一間一個月650元。他覺得自己住得比“膠囊公寓”舒適,“我不愿意住這個。”
新浪網樂居頻道在清明節前后組織了一些網友來這里體驗居住,很多人興沖沖趕來看新鮮,可是第一眼看去,心里就有些涼。確實,比起在網上了解到的“日本膠囊公寓”,這里的“膠囊公寓”居住條件比較差。
為了安全,黃日新在這個全封閉的小空間頂上裝的是鐵絲網,安裝的是最牢固的造價450元的防盜門。在一個公寓屋子里,3個這樣的“膠囊”緊挨在一起。一位來看房的人第一眼看去說:“天哪,怎么和監獄禁閉室一樣?!鄙踔吝€有人評價其為“類似于擺放在街邊的投幣公共衛生間”。
開了2個月僅迎來一位租客
黃日新從春節前就開始投資做這個事情,2月中旬他選擇距離中關村不遠的六郎莊這所公寓作為“樣板間”的展示場所?!拔业冒盐业脑O計找一個地方展示出來,這不是最理想的環境。我的初衷不是把‘膠囊公寓’放在這里?!?/p>
在媒體的幫助下,已經有一些人在這里進行了試住。時間是在清明假期,人員包括廣告公司文案、中科院研究人員、大學生和媒體記者。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很少有人想一直住下去。
來自沈陽的大三學生孫長云在網上看到消息,就利用清明節來北京住在這里,一是想體驗居住環境,二是來這里玩玩。二天后他患了感冒,不得不離開。走之前,他在論壇里留下了這樣一句話:“雖然顏色有點冷,鐵絲網和防盜門更是有點夸張,但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這會成為一種時尚,慢慢地改進,未來中國會迎來‘膠囊公寓’時代?!?/p>
而來自中科院的蘇湛每天都寫試住體驗報告:寫完了就在‘膠囊公寓’里用筆記本電腦發到網上。
他還拿著尺子進行測量,經過測量和體驗,他說:“雖然墻上設計了接口,但桌子只有這么大,在我看來或者擺一臺電腦,或者擺一臺電視,兩者不能兼得?!?/p>
而廣告文案張琦,這位25歲的姑娘最有可能成為第一位“膠囊公寓”的試住者。她學藝術出身,喜歡嘗試各種創新的事物。4月8日晚,她帶來了自己的裝飾材料,在“膠囊公寓”屋頂上的鐵絲網上搭了簾子進行布置。“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新奇的事情,這是一個私人空間,很符合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
本來她居住在白石橋一所兩居室,和一個女孩一起住在其中一間,每月800元,她每月收入不到4000元,經濟因素也是她選擇居住“膠囊公寓”的一個原因——在這里每個月她只要交納250元;同時一些私人原因使她也需要找一個隱秘封閉的空間整理心情。
張琦經過試住后已經確定了居住一年的意向,記者告訴她如果她完成了租住程序,她將成為第一個居住進中國“膠囊公寓”的租客,她開心地表示:“真的么?我愿意做第一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