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2月19日電(記者張建松)盡管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但仍有眾多的月球之謎有待科學家深入研究,其中最大的謎題就是月球到底如何形成的?為什么月球形成了不規則的三軸橢球體形狀?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高布錫研究員利用月球的天平動參數以及引力場系數,計算出月球橢球體3個主向徑A、B、C的長度和月球的形狀,并從理論上證明:大約在30億年前,月球已經冷卻和固化,現在的月球基本上保留了凝結時的形狀。
這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相關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家核心期刊《天文學報》上。
高布錫認為,月球的主向徑A、B、C是由月球的形狀和質量分布所決定的,它們與月亮的二階引力位系數和天平動參數有關,所以利用月球的引力位系數,或利用月球的天平動參數,都可以對月球的動力學形狀進行研究,由月球的動力學形狀又可以推算出月球凝結時的自轉和軌道狀態,這為探討月球的起源和軌道演化,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早在18世紀末,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狀不規則的月球自轉時會發生“顫抖”,月球形狀好像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極“擠”過了一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發射到太空的探測器也發現,處于月球與地球連線上的月球半徑被拉長,也就是說,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兩半,截面不是正圓,而是像橄欖球一樣的橢圓,“球尖”指向地球。
月球為什么形成了這種不規則形狀?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在久遠的月球形成初期,月球自轉較快,產生的離心力可能使月球赤道地區“鼓”出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