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
前 言
"十二五 "時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必須深入實施科技強交戰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研發,促進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技進步與創新在推進交通運輸科學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依據《交通運輸 "十二五 "發展規劃》和《公路水路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2006- 2020年)》,我部組織編制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輸 "十二五 "科技發展規劃》。本規劃旨在闡明 "十二五 "時期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行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創新型行業建設,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構建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第一章 發展現狀與需求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 "以來,交通運輸行業深入實施 "科教興交 "戰略,堅持科技工作面向交通運輸發展主戰場,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安全保障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問題,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管理,推進產學研相結合,開展重大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五年來,全行業投入科研經費 120億元,比 "十五 "增長近一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 30多項,自主創新能力與水平明顯提高,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50%,科技發展效能顯著提升。
(一)開展重大科技研發,增強了行業發展能力。
公路建設技術方面,針對西部地區復雜地質地形和惡劣氣候條件等眾多世界級難題,從勘察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系統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形成了以凍土、膨脹土和沙漠等 6類筑路成套技術為代表的特殊地質地區公路建設關鍵技術,保障了西部地區大規模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跨江跨海和山區復雜條件下大型橋梁建設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了千米級斜拉橋、高墩大跨彎坡斜橋和鋼管混凝土拱橋等設計施工成套技術,有力支撐了以蘇通大橋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高難度橋梁建設工程,實現了我國橋梁建設技術自主創新的大跨越;針對特長公路隧道、山區隧道建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解決了隧道工程、通風、防災、監控等技術瓶頸,以秦嶺終南山隧道為代表的公路隧道建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公路長大隧道的建設。
水路建設技術方面,針對離岸深水港設計、施工和養護中的重大技術難題開展研究,在碼頭泊穩條件、深水航道選線及設計參數和島群中建港水動力等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提高了工程質量和結構耐久性;以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為重點,加強不同類型河流灘險整治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保障了長江、西江等流域內河航道建設工程及航運梯級開發的順利實施。
信息化技術方面,針對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運營管理與服務水平亟待提升等突出問題,加強了信息通信等高新技術的滲透融合與集成應用,在電子政務建設、公眾出行信息服務、道路運政信息化、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港口物流管理、集裝箱電子標簽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由研究試驗向集成應用轉變,提升了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
安全保障技術方面,針對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中的技術難題,與科技部、公安部聯合實施了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專項行動,加強了水上安全、救助打撈、船舶檢驗等監管手段和裝備的技術創新,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中國船舶遠程識別和跟蹤系統、沉箱法整體打撈、溢油應急處置、交通工程安全等方面的研發應用取得突破,提高了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
節能環保技術方面,面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更高要求,積極開展了內河船型標準化、港口與車船節能減排、路用材料循環利用等技術研究,對集裝箱輪胎吊實施了 "油改電 "技術改造,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增強了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
決策支持研究方面,圍繞交通運輸發展與改革的重大戰略和政策問題,組織開展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交通發展政策及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等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力地支撐了交通運輸科學決策。
(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提升了交通科技創新實力。
行業重點實驗室布局基本完成,行業重點實驗室達到 43個,覆蓋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主要領域,在開展高水平研發活動、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企業更加注重科研基地建設,科研基礎條件顯著完善,有效提升了全行業科技創新能力。
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了平臺建設試點工程,建立了平臺建設的標準體系,整合形成了科技信息資源基礎數據庫,促進了科技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提升了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
依托重大科研項目、重點科研基地和專項培訓計劃,培養、鍛煉和匯聚了一批交通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共有院士 5名,擁有新世紀 "十百千 "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118名和交通青年科技英才 211名,科技人才梯隊逐步形成,人才隊伍結構顯著改善,交通運輸科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三)加強科技管理創新,提高了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加強交通科技發展規劃、管理制度和政策問題研究,完善了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制修訂了科技項目管理辦法、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管理辦法,建立了交通科技統計報表制度。采取科技示范工程、專項行動計劃等多種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科技部建立了部際會商機制,與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了科技合作與信息交流。
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技術創新和研發組織模式,交通企業在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投入加大,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交通企業。
地方交通運輸科技管理部門、交通科研機構、交通企業等組織制定和有效實施了 "十一五 "科技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了具有各自特點的科技管理制度,采取多種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成果推廣應用的工作機制和途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技管理體系,推進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認識到交通運輸科技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基礎性、前瞻性研究相對薄弱,成果推廣應用體系不夠完善;標準規范的研究與制修訂不適應行業快速發展需求。
二、發展需求
"十二五 "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交通運輸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艱巨的發展任務與諸多的發展難題,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著力提高創新能力,持續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支撐和引領交通運輸科學發展。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養的科技需求。 "十二五 "時期我國交通運輸仍處在大建設大發展時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繼續保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規模和速度,優化基礎設施網絡和結構,促進形成連通全國、普惠城鄉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需研究解決基礎設施建養急需突破的關鍵性技術瓶頸,強化基礎設施耐久性和安全性技術、跨海通道建設技術、公路養護技術與裝備、內河航道整治與維護技術的研發,提高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的科技需求。 "十二五 "時期是交通運輸服務的全面提升期,將努力優化運輸組織方式和裝備結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提高運輸現代化水平和運營效能,為全社會提供高品質、高效率、一體化的運輸服務。需加強綜合運輸樞紐、多式聯運、內河航運、城市客運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強化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綜合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發展。
--提高安全應急保障能力的科技需求。加強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提升應急保障能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要適應交通運輸安全新形勢,不斷提高交通運輸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能力。需加強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旅客運輸與危險品運輸安全、交通運輸防災減災與應急保障等技術的系統研究,重點攻克災害風險預警、安全監管、防災減災、應急指揮、應急處置以及救助打撈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促進交通運輸安全發展。
--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的科技需求。發展以低碳為主要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要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需大力加強節能減排、材料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應用,推進運輸裝備清潔燃料、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推廣,加快交通運輸能耗及碳排放統計與檢測技術研發,完善能耗和排放相關技術標準,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
--建設服務型政府部門的科技需求。建設服務型政府部門,是提高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提高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的行政能力和水平。需深化交通運輸發展規律性認識,加強交通運輸改革與發展中重大戰略規劃、政策法規、體制機制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等研究,提高交通運輸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第二章 指導方針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方針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技強交戰略,圍繞交通運輸建設、管理、服務的共性和核心技術,提升發展理念,攻克技術難題,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體系,統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加快創新型行業建設,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構建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二、發展目標
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科技研發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自主創新成果,成果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標準化建設適應行業發展要求,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支撐實現《交通運輸 "十二五 "發展規劃》確立的有關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交通和安全應急等方面的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55%。
--創新能力建設達到新水平。完善行業重點實驗室的總體布局,新建 6~ 8個行業重點實驗室,重點培育 2~ 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行業研發中心建設,建成 15個左右行業研發中心,培育建設 10個左右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綜合實驗基地和大型關鍵裝備建設達到國家領先水平。完善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促進科技資源整合利用。依托重大建設工程、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科研基地,在重點領域著力培養一批學術帶頭人和優秀創新團隊。
--科技研發取得新突破。在大型跨海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公路維護、水上溢油應急處置等方面的重大關鍵技術開發與集成應用上取得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實用性強的研發成果;在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內河樞紐通航、運輸組織與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智能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科學決策支持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基礎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含量和水平。
--成果推廣應用取得新成效。建立健全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加快成果轉化的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成果推廣體系,推廣一大批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行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明顯提升。
--標準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健全行業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完善標準規范制修訂和監督實施機制,提高行業標準的國際化程度;促進計量檢測和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建設,保障工程建設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務
一、創新能力建設
(一)重點科研基地建設。
研究制定行業科研基地的總體布局與功能定位,繼續推進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行業研發中心建設,積極培育建設國家科研基地,不斷改善科研基礎條件,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支持行業科技進步與創新。
1.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
結合行業科技創新的現實需求與長遠需要,完善行業重點實驗室布局,優化實驗室研究方向,新建 6~ 8個行業重點實驗室,重點加強交通安全、節能環保、智能交通、材料工程和決策支持等領域實驗室建設,支持行業重點實驗室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研發。完善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模式與管理制度,推動行業重點實驗室間的交流合作,促進行業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發揮好行業重點實驗室的公用科研平臺作用。
對符合 "十二五 "期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領域和方向、對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有重大作用的行業重點實驗室,繼續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培育 2~ 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行業研發中心建設。
行業研發中心是行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科技成果工程化應用與產業化推廣的重要平臺。在明確總體布局、建設模式、實施方式、管理機制和發展政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行業研發中心建設,力爭在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綜合運輸與現代物流、交通安全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建設 15個左右行業研發中心,使之成為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培育建設 10個左右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加強科技資源條件的培育建設,積極組建本區域或本單位研發中心,支持條件較好的科研基地建設成為行業研發中心。
3.科研基礎條件建設。
繼續加大對交通運輸主力科研機構科研基礎條件投入,重點支持應用基礎研究裝備、重大關鍵儀器設備和大型綜合試驗場的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科研院所。繼續支持工程建養領域科技基礎條件建設,依托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典型自然條件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觀測和數據采集系統;著力支持運輸、信息、安全、節能、環保和決策支持等領域科研條件建設。注重發揮中央財政資金投入的引導性作用,鼓勵企事業單位以多種形式參與科研基礎條件建設。
(二)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1.以服務于行業科技創新為目標,以加強科技信息資源整合利用為主線,完善行業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著力整合科技信息資源,推進交通運輸科技數據中心建設,建立覆蓋全國的交通運輸科技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提升科技信息資源服務能力。
2.以服務科技管理信息化為重點,強化共享平臺應用,推進科技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信息服務等系統應用,探索開展科技信用管理等服務,為行業科技宏觀決策與管理等提供支持。
(三)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建設。
1.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傾斜政策,強化鼓勵創新的動力機制與政策環境,依托重大建設工程、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科研基地,支持科研骨干潛心開展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參與國際國內學術交流,使之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
2.注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培養優秀青年科技骨干為目標,鼓勵青年人才深入生產建設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本著鼓勵創新的宗旨,支持優秀青年人才追求真理、敢于創新、勇攀高峰,支持開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優秀青年人才參與學術交流、考察培訓與國際合作;加大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評選與發現力度,引導和激勵青年人才健康快速成長。
二、科技研發
(一)重大科技專項。
以重大關鍵技術開發與集成應用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對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整體提升、支撐引領行業發展效果顯著的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形成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實用性強的研發成果。
1.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設關鍵技術。
圍繞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海通道高耐久結構工程建設需要,針對復雜海洋環境與遠海深水施工,重點突破超長跨越橋梁、海底超長隧道、大型海上人工島等建設的核心技術,提升跨海大型結構工程建設質量和耐久性。重點攻克:
--跨海大型結構工程綜合防災減災理論、技術及裝備
--超大跨橋梁結構體系與設計技術
--遠海深水橋梁基礎施工技術及裝備
--跨海超長隧道結構體系、建造技術及裝備
--海上人工島適宜結構體系、修筑技術及裝備
2.長江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關鍵技術。
圍繞長江等內河干線航道建設,以提高通過能力、確保航運安全為目標,重點突破通航設施建設、安全保障和航運信息服務等領域關鍵技術,實現內河航道治理技術的國際領先,支持干線航道通過能力的顯著提升。重點攻克:
--長江航道急、淺、險灘整治關鍵技術
--長江中游航道系統整治技術
--長江口深水航道上延及多汊通航整治技術
--長江口航道回淤機理及減淤技術
--內河航運安全保障與船舶助導航智能化技術
--內河航運信息服務關鍵技術
3.基于物聯網的城市智能交通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促進民生改善,著眼于便民、惠民、安民,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感知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車流、客流動靜態信息,采用多模信息服務技術,重點加強公共交通信息服務、運營監管和應急保障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有效緩解交通擁堵,顯著提高城市交通運營管理與服務水平。重點攻克:
--城市客運智能車載終端設備研發
--公交線路優化及信號優先保障技術
--公共交通動態信息采集監測、服務及安全預警技術
--公共交通信息綜合管理與決策支持技術
--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臺建設、運營與服務技術
--城市客運綜合樞紐換乘服務及客流誘導技術
--出租車運行管理及服務技術
--軌道交通安全運營及應急保障技術
--城市交通出行電子支付技術
--智能停車管理與動態誘導技術
4.新一代公路基礎設施維護技術與裝備開發。
以確保公路基礎設施通暢運行為目標,重點突破公路基礎設施無損檢測、病害診斷、快速維修和材料循環利用等方面的核心技術,構建我國新一代高性能、高效率公路維護技術體系,填補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實現公路維護關鍵技術、材料和重大裝備的自主供給與產業化發展。重點攻克:
--公路基礎設施結構狀況無損檢測評價技術與裝備
--高等級公路路基病害快速綜合診斷及加固新技術
--公路基礎設施快速維修技術、材料與裝備
--不中斷交通的公路預防性養護與補強加固技術及裝備
--公路廢舊材料低碳高效循環利用產業化技術及裝備
--半剛性基層路面性能保持與提升關鍵技術及裝備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快速修復技術
5.水上溢油事故應急反應與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及示范。
以提高水上溢油應急反應和快速處理能力為目標,重點突破水上溢油應急反應處置成套技術,攻克水上溢油圍控、回收與處置技術與裝備的技術瓶頸,為顯著提升水上溢油應急反應處置能力提供技術支撐。重點攻克:
--水上溢油事故預防技術
--水上溢油圍控技術
--水上溢油回收與處置技術及裝備
--水上溢油立體監測與追蹤系統集成技術
--水上溢油應急反應輔助決策系統技術開發及示范
--水上溢油生態環境污染損害評估技術
--大型溢油應急技術實驗與檢測關鍵技術
(二)重點研發方向。
以實用性、前瞻性技術為主,引導各級、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緊密結合全國性或區域性交通運輸發展需求,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力爭取得重要突破,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的科技含量。
1.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
圍繞提高公路基礎設施耐久性和安全性,開展結構、材料、設計、施工和養護等方面關鍵技術研發,為降低工程造價、養護成本和保障運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高耐久路面結構設計與材料制備技術;持久穩定路基設計技術;高強復合纖維加筋混凝土橋梁設計與施工技術;高耐久橋梁結構表面防護材料與在役橋梁再涂裝技術;山區公路建設與養護關鍵技術;冬季道路養護技術等。
2.港口和航道建設與維護。
圍繞水運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與維護,開展外海港口與航道建設、港口碼頭養護、內河航道治理等方面關鍵技術研發,為提升我國水運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航道治理模擬技術;復雜自然條件下深水海港及航道工程建設技術;港口基礎設施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港口碼頭健康檢測評估、修復加固和改造技術;渠化河段航道與樞紐下游近壩段航道整治技術;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結構技術等。
3.內河樞紐通航。
圍繞提升內河通航樞紐運行維護水平,開展樞紐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檢測等方面關鍵技術研發,為提高內河樞紐通暢運行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術支持。
重點研究:船舶過閘交通組織與樞紐聯合調度技術;通航建筑物檢測和安全評估技術與設備開發;船閘運行與船舶過閘安全狀態監測技術;樞紐通航安全應急技術與裝備開發;通航建筑物運行維護技術;樞紐航運擴能技術等。
4.交通運輸組織與管理。
圍繞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促進綜合運輸體系和現代物流業發展,開展綜合運輸樞紐建設、多式聯運和運輸生產等方面關鍵技術研發,為提高運輸組織與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綜合運輸通道資源優化利用與綜合運輸樞紐建設運營技術;公鐵水聯運關鍵技術;公路網絡狀態檢測與運營效率提升關鍵技術;物流資源優化配置與協同服務關鍵技術;城市物流配送及安全監管技術;公路甩掛運輸、滾裝運輸和汽車列車技術;運輸船舶動力裝置故障監測與診斷技術;港口裝卸機械健康監測與性能改造技術等。
5.交通運輸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圍繞交通運輸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共性關鍵技術與基礎性研究,夯實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基礎,為促進行業信息平臺數據交換與協同服務,顯著提升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的共享與服務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交通運輸信息化頂層設計與系統整合技術;交通運輸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管理技術;交通運輸密鑰管理與安全認證體系建設技術;交通運輸信息化標準一致性和符合性檢測技術;交通地理信息系統整合與服務技術;交通運輸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技術;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監測預警與決策分析系統建設技術等。
6.智能交通。
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研發與集成應用,開展運輸裝備身份識別、交通流感知等共性技術與關鍵設備研發,為加快發展智能交通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交通要素標識與編碼體系;交通運輸電子標簽及身份識別技術;智能車路協調技術;道路與航道環境信息感知技術與設備;智能航標與電子海圖測繪技術;交通流信息智能化采集、傳輸、處理技術與設備;基于北斗二代衛星的定位導航應用關鍵技術等。
7.交通運輸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
為緩解資源與環境制約,開展資源節約、生態保護與恢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及實用技術研究,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行業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公路、港口建設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和岸線技術;公路廢舊材料循環利用及地方材料利用技術;運輸裝備清潔燃料、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運輸裝備節能環保應用技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技術;水上油品、化學品、危險品污染監測和處理技術;交通運輸能耗及碳排放統計、檢測與認證技術等。
8.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
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發,交通運輸安全應急保障水平急需提升的需求,開展主動預防、安全監管、應急處置等關鍵技術研發,為全面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監管與應急處置能力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開發與應用技術;公路網運營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技術及裝備;重點營業性運輸裝備監管體系及聯網聯控關鍵技術;危險品運輸應急反應與處置技術及裝備;海事監管與航海保障技術;水上安全與搜救打撈關鍵技術及裝備;交通運輸大型基礎設施災害風險預警與防災減災技術;交通抗災搶險與應急指揮系統技術;港口設施與船舶保安技術及裝備等。
9.交通運輸科學決策支持。
緊密結合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現代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等研究,為交通運輸科學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操作方案,促進交通運輸科學決策水平邁上新臺階。
重點研究:綜合運輸與現代物流發展戰略與政策;交通運輸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道路運輸與城市客運發展政策;內河航運與國際航運發展政策;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框架與發展政策;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政策;交通運輸科技教育與人才發展;交通運輸投融資和資產管理等。
三、成果推廣應用
(一)成果推廣的重點領域。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推廣重載交通長壽命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路面溫拌瀝青技術、大跨徑橋梁建設技術、長大隧道建設技術、深水筑港技術、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基礎設施健康診斷技術等。
運輸組織優化方面,重點推廣甩掛運輸技術、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技術、船貨動態集成一體化監控技術、多式聯運組織優化技術等。
智能交通方面,重點推廣聯網不停車收費技術、電子證件技術、船舶交通監管技術、集裝箱信息化管控一體化、集裝箱碼頭集卡全場智能調度系統技術等。
安全保障方面,重點推廣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技術、山區公路運輸安全保障技術與產品、道路安全評估技術與裝備、水上危險品運輸安全技術等。
資源節約方面,重點推廣瀝青與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廢舊輪胎橡膠粉筑路應用技術、隧道照明與通風節能技術、港口裝卸機械 "油改電 "技術、港口船舶岸電利用技術、太陽能一體化航標燈等。
環境保護方面,重點推廣路域生態工程技術、路域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航道整治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疏浚土利用技術、散貨碼頭防風除塵體系等。
(二)成果推廣的重點工作。
1.完善成果推廣方式。制定加強科技成果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定期發布成果推廣手冊、指南或目錄;依托工程建設和運輸生產,重點在綜合運輸、現代物流、智能交通、交通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開展 10個左右的科技示范工程及專項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先進適用技術培訓與成果推廣經驗交流,促進成果推廣應用。
2.健全成果推廣機制。建立健全促進成果推廣的規章制度,重點在資金投入、人才保障、激勵措施、信息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完善促進科技成果推廣的制度保障與動力機制。完善以政府部門為指導、交通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支撐、中介機構為橋梁的組織體系,探索建立專業化成果推廣機構,促進成果推廣應用。
3.成果推廣信息平臺建設。強化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成果推廣功能,整合科技成果信息、供求信息、服務信息和管理信息等科技成果推廣相關信息,為科技成果推廣做好信息服務。
四、標準化建設
(一)標準規范制修訂。
促進標準化建設的協同管理,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形成基本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需要的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標準規范的前期研究,促進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及時納入標準規范,加快標準規范更新。重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養護以及運輸管理、行業物流、城市客運、智能交通、信息化、交通安全、節能環保等領域標準規范的制修訂。鼓勵結合區域特點制定地方標準。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標準。積極吸納重點領域的國外先進標準和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提高我國交通運輸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水平。
(二)標準規范監督實施。
推進交通運輸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制定,組織開展標準宣貫、應用培訓與經驗交流,促進標準的推廣應用。研究建立標準監測系統,開展標準使用監測,監督標準的有效實施,促進標準化建設質量與應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織推介國家標準,支持我國標準 "走出去 ",提高我國交通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三)計量檢測和產品質量監督。
加強計量技術規范的研究與計量檢定規程制修訂,開展檢測設備的計量校準技術研究,加強檢測計量技術交流。完善交通運輸產品質量抽查制度,加強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重點加強交通運輸安全、重點工程原材料、節能等方面產品的質量監督,推進交通運輸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保障工程建設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規劃實施的組織體系
本規劃由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交通企業等共同實施,充分調動行業和社會科技資源,形成促進行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合力。交通運輸部以本規劃為依據,統籌科技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全國性和跨區域重大關鍵問題;完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以實施交通運輸科學技術計劃為依托,統籌推進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推廣和企業創新等計劃實施。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科技發展規劃,著力解決區域性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問題。適時開展科技發展規劃評估與調整,逐項抓好規劃任務的落實。
二、科技管理的制度保障
根據實施各類科技計劃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規范和優化科技管理流程,完善重大科技項目頂層設計、立項論證與招投標制,引入科技信用、科技評價、績效評估等制度,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完善科技成果獎勵方式,提高成果質量與創新水平。加強重大工程科技項目管理,明確科技主管部門與業務主管部門在科研立項、信息共享、成果推廣和經費管理等環節實行協同管理的程序與要求。根據行業科技發展進程,適時修訂行業技術政策,促進行業科技進步。
三、促進創新的協調機制
促進科技創新是全行業的共同使命,需要各地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在行業主管部門層面,推進建立跨部門創新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重大項目建設、重大科技研發、科研基地建設、創新人才發展等方面政策的有效銜接,凝聚創新合力,提升科技創新的整體效能。健全部際會商機制;強化有關地區和單位之間的科技資源共享與科研項目合作,協同開展技術攻關;支持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交通企業聯合,形成區域性和專業性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強國際交通運輸科技交流與合作,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引導和推動科研機構、交通企業等 "走出去 ",向境外輸出技術服務和產品。
四、科技發展的資金支持
繼續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對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在車輛購置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建立持續穩定的科技資金投入機制。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動與當地財政部門協調,從成品油消費稅返還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交通運輸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標準化建設和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結合生產建設工程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引導和吸納社會資金投向交通運輸科技研發。優化科技資金投入結構,加大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研發方向關鍵技術的滾動深化研究。
(轉載于交通運輸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