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2月4日,商務部新聞辦公室召開“自貿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國際司副司長孫元江、廣西省商務廳副廳長韋朝暉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實錄如下:
姚堅:大家上午好。感謝這么多媒體朋友來商務部,參加咱們這次專題的發布會。今天上午我們的專題發布會的主題就是介紹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有關工作。大家知道,2011年我們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近些年來,我們在區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方面,應當說又是一個新的歷史進程,加速了貿易額投資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今天我們重點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今天和我們一起的有國際司的孫元江副司長以及廣西商務廳的韋朝暉副廳長,我們一起來介紹有關情況。
我們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我們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的總體情況以及成效。之后,請國際司孫元江副司長介紹商務部在推進自貿區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下一步的重點考慮。第三我們會請廣西商務廳的韋朝暉副廳長,結合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來介紹自貿區對于我們國家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之后我們會留一點時間回答大家的問題。
一、我國自貿區建設的總體情況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自貿區建設工作,早在十七大就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十八大再次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要“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凸顯了中央對推進自貿區建設的堅定決心。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我們積極順應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加快發展自貿區,取得了較大進展。2002年,我國與東盟十國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布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經過十來年的發展,自貿區建設已成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平臺和新方式。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18個自貿區,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12個自貿協定,分別是我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除了與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還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實施。正在談判6個自貿協定,分別是我國與韓國、海灣合作委員會、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自貿談判,以及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此外,我國還完成了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RTA)聯合研究;正與哥倫比亞和斯里蘭卡等開展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我國已初步構建起橫跨東西的周邊自貿平臺和輻射各洲的全球自貿網絡。
二、我國自貿區建設取得的成績
加快自貿區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統籌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手段,展示了我國開放、負責任的國際形象。通過自貿區提供的制度性保障,各方貨物、服務、投資和人員流動政策更加透明、更具預見性,提升了彼此經貿關系和經濟融合,取得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結果。自貿區建設的顯著成效主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貿區促進了與自貿伙伴貿易和投資的增長。隨著與各貿易伙伴自貿協定的進一步實施,關稅將不斷降低或取消,自貿協定促進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的增長。
二是自貿區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自貿區建成后,我國和自貿伙伴之間的市場準入條件將進一步改善,貿易和投資環境也將更加規范、透明,自貿協定的各項優惠政策降低了企業進出口的成本,有利于各方企業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是自貿區提供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帶動了沿邊地區經濟合作。自貿區雖然是國家或單獨關稅區之間的合作,但與自貿伙伴毗鄰的沿邊地區往往可以發揮區位優勢,“近水樓臺”享受自貿區優惠政策,積極發展次區域合作,吸引和承接自貿伙伴或國內區際產業轉移。因此自貿區可有效帶動與我自貿伙伴接壤地區的發展。關于這一點,廣西商務廳的韋朝暉副廳長還將作更詳細的介紹。
四是自貿區增加了消費者的實際利益。通過自由貿易互通有無,消費者可以更低的價格購買世界各地更多、更豐富的商品,提高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例如,我國市場上的熱帶水果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實惠,這正是得益于中國-東盟自貿區;榴蓮、山竹、火龍果等熱帶水果成為我國廣大消費者日常享用的水果。
從實施情況看,自貿區做大了貿易的“蛋糕”,促進了我國與自貿伙伴國家和地區的互利雙贏。可以預計,隨著自貿協定的深入實施,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