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根據按季度發布的《食品價格觀察》,近來泰國遭遇的50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增加了短期內的不確定性,據估計產量損失達到總產量的16%至24%。同時,非洲之角的糧食危機仍在繼續,該地區受災人口達到1330多萬,比8月份增加了100萬,且前景依然堪憂。
報告指出,糧食價格上漲了30%(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間),玉米價格上漲43%,稻米價格上漲26%,小麥價格上漲16%,大豆油價格上漲26%。不過,上季度糧價上漲的3%基本上被油脂價格下降的3%所抵消。
低收入國家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由于全球性和國內因素,價格波動預計將會持續到中期。造成價格波動的結構性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和飲食結構變化、糧食與能源價格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以及生物燃料產量增加。
另一方面,供應量和庫存量的前景可觀,也有可能緩解全球食品價格的部分壓力。最新的預測顯示,2011~2012年的全球小麥庫存量達到10年來最高,而由于阿根廷、巴西、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產量增加使全球玉米產量上升4%。印度風調雨順豐收在望也會使全球稻米產量在2011~2012年期間得到提高。
部分市場的產量增加也凸顯出非常有必要保持國際市場開放,將糧食送到急需的災民手中,采取激勵措施鼓勵農民擴大生產,并避免出口禁運引起恐慌行為。
雖然面臨困境的全球經濟有可能抑制需求和迫使價格下降,但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可能還是好壞兼有——傷害糧食出口國和農村的貧困生產者,同時又有利于糧食進口國和消費者。《食品價格觀察》警告說,問題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歷經濟危機和刺激性支出之后,現在用于保護弱勢人口的資源可能是有限的。
此外,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可能會影響到對農業研究和提高農業生產率的技術開發的中長期投資,尤其是在糧價持續波動的情況下。
在不斷努力改善波動相關信息的同時,20國集團農業部長們推出了“農業市場信息系統(AMIS)”,9月份正式啟動,目的是增強短期全球糧食前景特別是庫存量的市場透明度,監測發現反常的國際市場狀況以便及早采取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