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搞活流通和促進消費”的集體采訪。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商務部商貿服務司司長邸建凱,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出席集體采訪并回答問題。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在采訪會上,有記者問: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也知道,商務部近幾年在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的問題是,商務部下一步將如何全面系統地推進我國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設?
姜增偉表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應該說,對商品流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說明了商務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功能和作用與其地位,我想歷來政府工作報告在這一方面的論述沒有像這一次論述得這么詳細。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幅,根據我們的測算高于GDP,平均下來我們測算高出5個百分點。
但是,我們從稅收和就業的角度來看,應該說,商品流通體系的建設,關系到我們商品流通工作如何進一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或者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的定位、作用。2008年商貿流通整個的在職人數是8077萬,我看這個數字還可以放大。這是統計局統計的數據,有些數字還可以進一步充實完善,更真實地反映在統計這方面,比如我們現在的沐浴、桑拿、沐足的統計,有些行業還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些數字還要進一步充實完善。就這個數字,占了第三產業人員的31.4%,在全國從業人員10.4%,流通就業容納之度是不可比擬的。
另外,2009年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中央安排的60億的資金,所帶動的社會投資有500多億元,占同期全國商貿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的6%左右,所繳納的稅收,我剛才講了,這個數字在不斷地放大,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我們當前商貿流通體系存在的“小、散、亂、差、低”這個情況,也就是經營規模小,營銷網絡散、市場秩序亂和經濟效益差,以及現代化水平低的情況仍然存在。我們覺得這樣與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不和諧的,也與建設和諧社會、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適應。大家知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滿足自身需求的欲望在不斷地放大,在一定意義上,人的客觀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作為商品流通工作,主要是要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樣才履行了我們的職責。
所以,我想對這個問題簡單歸納一下,當前商品流通體系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一是尚未形成高效的商品批發體系,大家知道計劃經濟,我們有“一、二、三”級的批發體系,在商品短缺的時候,很好地發揮了主力作用,在當時的情況下,商品非常短缺,完全是靠著計劃安排發票,但是,應該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滿足了或者說基本的消費者的生活需求,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但是,我們現在,商品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應該說,在商品日益繁榮、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出現了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剛才我講的效率、成本的問題,還有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問題,還有服務、流程環節的問題,以及農產品買難賣難的問題,價格不穩定的問題等等。二是缺乏較高管理水平的,能夠在市場出現問題時,能夠承擔穩定市場任務的的大型商貿企業集團。三是政府對突發事件所必須具備的調控市場和穩定市場機制有待完善。我們國家的國體決定了我們政府對市場穩定是有責任的。我想,就是在發達國家、完全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在這一方面也有它內在的作用,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
四是行業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建設滯后的問題,也需要重視。五是流通理論研究的滯后,以及在輿論的宣傳和隊伍建設方面都存在問題。我們八千多萬的職工,從我們現在經營和指導思想上、供銷關系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普爾斯瑪特出現的問題,實際在一定程度表明我們商業經營管理者還存在一些浮躁的思想或者理念,一旦供應鏈出現問題,后果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處在創新發展、均衡發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流通體系?我將總的指導思想給大家匯報一下,就是按照繁榮市場、便利消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工作目標,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實現突破。
我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基本的框架,叫做一個體系、兩個環節、三個配套、四個重點,如果這個架構能夠實現,我認為符合市場經濟條件的流通體系應該說基本建成。在這個體系框架下,流通成本降低,消費便利、商業環境和服務能夠滿足大家的要求。一個體系,就是指建設市場化取向、企業化運作、政府引導支持的流通體系,能夠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兩個環節,就是從批發和零售兩個環節推進流通體系的現代化,降低經營成本,讓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都能從中受益。商品流通工作,特別是商品流通工作的經營者一定要時時刻刻考慮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為先,自身經營者的利益應該放在從屬的地位。中國百年老店,哪一個老店的文化傳承都出自這種思想,那樣才能成為百年老店。光考慮自身的利益,不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和生產者的利益,我認為不是真正的商業企業的經營者。
從三個配套體系方面說,我們就是要建立規劃配套,法律配套,以及政策配套的體系,包括在特殊的情況下,比如面對金融危機,我們實行積極的消費政策,我想,今后,我們在其他的情況下,或者一些必要的情況下,這些也是必須的。
四個重點,主要是:第一,農副產品的流通體系,這一點主要是要解決農產品小生產和大市場這個矛盾,同時,要降低農副產品的流通成本,其中主要在冷鏈體系,建設中應該要予以重點考慮。
第二,抓好消費工業品的流通體系。去年面對金融危機,在國際訂單下降的情況下,我們專門從事外貿生產的企業,產品如何銷售?非常簡單,面向統一的內外貿兩個市場,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這種考慮,當然,我們現在還真有些企業專門從事外貿,但是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國內的市場應該完全可以吸納產品銷售,利用國內市場持續經營。但是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國內流通體系和外貿銷售的市場體系是不同的,國外市場現在是大單、長單、一次性結算,但國內市場是短單、小單,而且有賬期,這就存在問題。
第三,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生產資料流通體系怎么去實現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過有形和無形的市場,實現現貨和期貨市場對接。
第四,餐飲與服務業流通體系。我們怎么能夠滿足大眾的消費,不管是從餐飲還是從服務,當前大家所關心的就是家庭家政服務,家庭家政服務應該成為服務業的主體,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只要有服務需求,我們就應該能夠提供服務,包括保姆、包括照看老人、包括家庭家政服務其他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還有一些問題。
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任重道遠,希望新聞界的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