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銀監會18日晚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會議提出,不斷加強和改進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明康提出,銀監會系統將根據全會精神,繼續貫徹落實好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推進適應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信貸管理制度創新,推動適應文化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創新,為文化產業的做強做大作出應有貢獻。同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誠信文化的培育,強化誠信建設,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加大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好“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重點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健全有利于銀行改革發展和有效監管的金融法治環境。
一、文化產業發展概述
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p>
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我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家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包括六大主要子行業,分別是:廣播影視業、動漫產業、文化會展、網絡新媒體、廣告行業、出版發行和影視劇行業等。
根據權威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5.8%,占GDP的比重為2.75%。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一直快于整個經濟發展。2004年至2008年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3%,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高近5個百分點;2008年至2010年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2%,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高了近一倍。
近年來文化產業增速很快,主要取決于幾個因素:一是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強勁的文化市場需求,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二是文化體制改革的豐碩成果,過去文化單位一直是事業單位,文化市場發展不夠充分,導致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增速快是因文化需求和市場供給得到了釋放;三是進入“十二五”時期,各地陸續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許多地方將發展文化產業寫入了“十二五”規劃;四是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帶動文化產業不斷走向高端,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新的投資空間,許多民間資本、社會資本躋身其中,帶動文化產業整體趨向繁榮。
從各地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由于經濟基礎好、市場需求強,其文化產業的空前繁榮已毋庸置疑,而中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也展現出強勁的上升態勢。
隨著十二五階段,國家將文化產業定位為支柱產業,我們預計文化產業規模將由目前占GDP中的2.75%上升至5%以上。若按照十二五階段GDP年均增速9%來計算,以2010年40.12萬億元GDP為基數,那么截止十二五期末我國的文化產業規模將達到3.09萬億,是2010年底1.1萬億的2.9倍,也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復合增長率要達到25%左右。
本文來源 世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