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商 在 北 京
孔子"后生可畏"的最初涵意,是指"一個人的后半生更值得去期待和敬畏"。記者認為,"后生可畏"或許都可以送給這些奮戰在北京的新派或老派浙商們。【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許煜、王玨 彭凱雷獨家報道】皇城中,誰是最活躍的商人?知名而權威的零點調查公司去年在北京市進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浙江商人竟然是北京市場上的超級活躍群體,超過了在北京一直人氣頗旺的廣東商人。這項調查結果令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在北京人的印象中,土氣而低調的浙商是無法與洋派高調的粵商相比的。浙商大多出生"草根",文化程度并不高,所從事的行業也是一些小商小販之類的。就算有一些較具規模的知名企業,大多也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在浙商辦公的高檔寫字樓區里,往往會出現一些穿著不甚講究,帶著一串財務室鑰匙到處穿梭溜跶,這里看看那里瞧瞧的人,就是一些在京知名浙商所謂的財務主管或辦公室主任什么的。這種情景與北京整個國際大都市商業氛圍真是有些不太和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浙商在北京這臥虎藏龍的皇城根下也突然間龍騰虎躍起來的呢?難道用土氣、低調的外表作為掩蓋,發揮內在最大極限的冒險、鉆營商業潛能,就是浙商在北京成功的全部秘密嗎?
記者在歷經長時間的跟蹤采訪中,終于慢慢走進了北京浙商的世界里。
悶聲發財,腰纏億貫的低調老板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或許有些偏頗,卻生動刻劃出在京浙商低調實干的形象。浙商李書福在北京投資 8 億創辦了全國最大的民辦高校——北京吉利大學。而有一次,李書福來到北京吉利大學視察,在門前被保安給攔住了。保安之所以不讓他進樓門,是因為這座大廈"謝絕民工進出"!
李書福白手起家,創辦的中國第一家民營生產轎車的吉利企業,目前為"中國最大500家大企業集團"之一。此外,李書福還投資8億多元創建了中國最大民辦北京吉利大學,成為初具規模的"萬人大學"。
然而,這位曾先后榮獲青年改革家,十大杰出明星企業家、經營管理大師、中國汽車界風云人物等榮譽的超級老板卻被自己的保安以"謝絕民工進出"為由攔在門外,浙商的低調和土氣可見一斑。
浙江商人有很強的致富欲望和創業精神。為了致富,他們勤勞吃苦,敢于冒險,勇于闖天下。即使在再艱苦的地方,也能尋找生機,生根發展,而且沒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永不滿足。"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他們生動的寫照。
很多著名的浙江商人憑著這種艱苦精神發家。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就是由補鞋、做小買賣起步的。為了創業,他們擠過火車,吃過方便面。而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甚至幾輩子也不愁吃穿時,他們仍在繼續埋頭悶聲勞作。或許,這就是浙江商人為什么最會賺錢的原因之一了。
膽大心細,北京房產的"浙江軍團"
上世紀 80 年代就開始關注浙江民營企業的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一談起浙商立刻顯出濃厚的興趣。
"在沒有機會的地方會創造出機會,在有機會的地方能抓住機會"。這是張維迎對浙江商人的深刻印象。他稱,"浙江商人來北京就是來抓機會的,他們的思維總是比常人快半拍。"
張維迎用了一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伊拉克戰爭還沒結束,大家的目光依舊集中在誰是最后的勝利者時,浙江的商人卻已經在伊拉克的大門口排起了長隊,翹首以待伊拉克重建帶來的商機。
在張維迎眼中,浙江商人對市場的敏感性以及善于抓住市場機遇的意識非常強。"膽大心細,敢為人先",這是張維迎在評價浙江商人時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在北京,在企業界成功人士聚會上,張揚的粵商或許私下會嘲笑浙商的土氣,但是張維迎對浙商的這句稱贊,也是粵商們實實在在感到欽佩的。
在首都北京,無論是粵商、浙商或其他商幫人群,并不是一種"你贏我輸"或"大魚吃小魚"的狀態,而是同在一個商業圈內可共創多贏的關系。本報記者采訪過很多廣東商人,他們對浙商精明的經濟頭腦和大膽的商業作風還是非常欣賞的。
廣東珠江房地產北京公司總經理曾加勤告訴記者,珠江地產在北京開發的第一個位于黃金地帶樓盤開盤時,銷售情況不理想。由于該樓盤地處商圈旺地,看樓的大多是老板級人物,但還是看的多買的少。很多北京本地和其他省市的老板看房,派頭十足,看了一遍又一遍,伺候一遍又一遍,但真正下單的并不多。
曾加勤說,誰也想不到,這個價格不菲的樓盤最后的真正大買主竟是貌不驚人,甚至"土得掉渣"的浙商——溫州鞋老板!曾加勤回憶說,那些溫州鞋商看上去低調不張揚,大多數都是看了一次樣板房就下單,甚至是大單。最后,六成高價位的珠江樓盤就這樣被浙商買走。
令這位久經沙場的廣東商人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該樓盤在售出后一年里,房價每平米就上漲了兩千元。"浙商的眼光、魄力和市場敏銳度,你不得不服!" 曾加勤感慨。
在北京國貿中心上班的吳先生也向記者講述一個同樣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說,北京國貿旁邊的CBD板塊房價平均大多每平米1.2萬元以上,令很多大老板都感到咋舌,但卻有一幫浙江農村來京發展的小老板紛紛跑來買房。他說,盡管那些房子首付近50萬,月供8000元,鑰匙要到后年才能拿到,但他們都排隊在買。
"這架勢!真有點農村包圍城市的勁兒!" 吳先生非常想不通。一位做床上用品的浙江小老板私下里給吳先生算了一筆賬,"我在國貿對面的房子還沒有拿到鑰匙,但已經租出去了,每月1.2萬,除去月供8000元,一個月凈賺4000元,這比錢存銀行值多了,真的有什么問題,把房子賣了也虧不到哪去。"
吳先生說,可能這筆精明的賬很多人都會算,但要真像這些浙江小商人一樣敢于果斷冒險去做的,那就太少了。如今,CBD板塊房子的價格還在不停地往上竄。 吳先生不無感嘆:"浙江人做買賣膽大心細,簡直就是天生的商人!"
捷足先登搶占奧運商機
在北京奧運被炒得如火如荼,人們還在估摸著奧運會會給中國商人帶來什么樣的商機時,浙商們已經捷足先登,做起奧運買賣來了。
據有關媒體報道,在北京奧組委總部所在地的走道里,早已堆滿了大包小包寄自浙江溫州、義烏的小商品,上面標明都是奧運會期間使用。
溫州金牛工貿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工藝收藏品,曾在香港、澳門回歸時生產過有關徽標。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早在北京設立了分公司,爭取奧運會市場開發的份額。目前正在申請奧運獎牌木制外包裝的生產權。
浙商瞄準的無疑是奧運帶來的巨大商機。有人預算,2008 年奧運會的小商品、紀念品、收藏品、宣傳品等運營經費總金額不低于 20 億美元。這一數字當然不包括對城市改造和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
據今年7 月底公布的北京 2008 年奧運會特許商品計劃試運行階段首批 10 家特許經營商名單中,浙江貝發集團和溫州商人陳少樞創辦的北京華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都名列其中。
以上這些并不能說明浙商的什么新創意。浙商搞特許經營,做品牌小生意,各地比比皆是。甚至這次遠在雅典的奧運會,浙商也能在中國把奧運系列小商品賣了個紅紅火火。
更令人震驚的是,除了浙商拿手的工藝商品外,他們還正在制造業方面下工夫,準備搶占一定的份額。實際上,在奧組委選擇特許經營商之前,浙江多家建筑安裝企業及園林綠化、燈具、工藝品生產企業一直盯著奧運商機。一些建筑安裝企業甚至已捷足先登得到了合作合同。
北京政府部門的一位官員私下告訴記者,浙商不光精明,會投機,大賣買做的也扎扎實實,細細微微的,讓人放心。
這位官員說的"大買賣"指的是由浙商打造的華北地區最大鋼結構基地。本報記者去年冬天參加了該基地奠基儀式,其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頗深:當時天寒地凍,又是大清早,公司專門辟出一間大棚供早到的賓客休息,有水果,有熱茶。由于廁所較偏遠,公司專門安排車輛接送,以備賓客前往如廁之需。
該基地的承建商浙江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在承建該基地工程之后,緊接著又承接了 2008 年奧運會網球場館鋼結構配套工程后和合同造價高達1.8 億元的天津分會場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鋼結構配套工程。浙商踏實細心、目標明確,總在不知不覺中搶得商機的商業風格由此可見。
難怪一位經濟學教授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浙商,勤于思,善于言,更敏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