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順差68.7億美元,比上月減少168.9億美元,創12個月以來的新低。海關總署昨日(4月10日)公布的進出口統計數據出乎大多人的預料。
專家認為,3月份順差大幅減少只是暫時的,外貿順差仍將持續快速增長,短期內流動性過剩現象難以改變。因此,這一數據不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3月份進出口總值1599.9億美元,增長10.4%。其中,出口834.3億美元,增長6.9%;進口765.6億美元,增長14.5%,高出同期出口增速7.6個百分點。3月份貿易順差較前兩個月明顯下降,且自去年3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100億美元以下,貿易順差規模擴大勢頭明顯收斂。
有專家認為,從政策層面和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很難解釋3月份的大幅下降,有可能是統計數據存在一些問題。此外,3月份的數據并不能說明未來的貿易順差增速會趨緩,今年全年的貿易順差仍將快速增長,預計達到2500億美元。
從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體情況看,1-3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57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3%。其中,出口2520.9億美元,增長27.8%;進口2056.5億美元,增長18.2%。今年一季度貿易順差規模少于去年三、四季度,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1倍左右。
專家還認為,從企業層面看,3月份出口增長率的大幅降低,不會對出口公司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專家認為:外貿順差快增勢頭短期難改
雖然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前日一句“3月份貿易順差將會出現明顯變化”已給市場打了一劑預防針,但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3月貿易順差數據——68.7億美元還著實也讓市場吃了一驚。
此次順差大幅回落是自去年3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100億美元以下,貿易順差規模擴大勢頭明顯收斂。專家認為,我國外貿政策逐步調整已開始發酵,而企業應對外貿“緊縮”政策而采取的預先出口策略也近結束,另外政府有關部門對“游資”的嚴密監控等是拽住貿易馬車的三股力量。
但業內專家稱,3月份短暫調整難改外貿順差持續快速增長格局,預計今年我國出口將以超過20%的增長率繼續前行,進口也將增長14%到16%,今年貨物貿易順差仍將達2500億美元,我國面臨的“順差引致型”流動性過剩短期內還很難改變。
外貿政策或開始“發酵”
在進出口連續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我國開始改變長期以來“重在鼓勵出口”的外貿政策,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出口退稅范圍和退稅率的調整、以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修訂等,這些政策似乎已開始發酵。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說,出口增長大幅回落與去年開始的外貿政策調整有關系,“從去年9月份開始的出口退稅調整等政策滯后到今年3月份才反應出來”,而今年前兩個月的出口“異常”增長也與這一輪政策調整有關。
當企業預期到政策調整趨勢后,必然會采取提前出口,更改結匯時間等方式提前實現收益,因此,也就造成了前兩個月出口猛增的情況。分析人士稱,隨著政策開始發酵,猛增后難免會出現短暫的“出口需求真空”也就形成了三月份出口的急跌。
游資流入受遏制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從政策層面和經濟基本面上很難解釋這個大幅下降,因為在這些方面都沒有支持二月份數據大幅上升、三月份數據大幅下降的充分理由,很有可能這兩個月的數據存在一些統計上的問題,而不是對真正的進出口活動的一個反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志杰推測這種“非進出口”因素是國際游資。他認為,除了對外政策的影響外,外匯局等有關部門加大對游資的檢查,以及全球資本市場變化導致的資本流動轉向,游資減少也是重要的原因。
“從2月底開始,全球資本市場動蕩,以及對美國經濟和美元走勢的擔憂,使得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下降”,他說,有較大一部分國際游資進入商品市場和期貨市場。另外,包括我國在內的東亞各國開始注重短期資本流入的管理也使“游資”難覓棲身之地。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受影響
諸建芳認為,雖然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但3月份順差“突減”并不會影響到經濟的平穩增長。“首先,3月份順差減少并不是趨勢性因素”,他說,其次,國內消費需求穩步加快,以及投資動力強勁都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快馬”。
分析人士稱,即使外貿順差出現下降趨勢,對經濟也是利大于弊,“至少,它將會降低央行對沖外匯的難度,而一直受到政策壓抑的投資,只需短期調整,也不難翻身”。(記者 周明 呂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