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取向:房價應是調控重點
考慮到流動性過剩問題的繼續發展,“三過”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盡管正在或逐步接近經濟周期的頂部區域,但地方政府的內在投資沖動仍十分強烈,另外受政府換屆效應及對奧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等因素的作用,2008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高漲,因此,在保持宏觀調控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目前的“雙穩健政策”可向“穩中適度從緊”方向調整,適當加大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特別是要防止實體經濟偏熱與虛擬經濟偏熱的相互強化,避免形成全面過熱風險。
未來宏觀調控,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要認識到繼續抑制投資增長的重要性。2005年之前出口增長是以外部拉力為主,而2006年以來出口增長則以推力為主,強大的推力和拉力的結合是導致2006年以來外貿順差過大的主要原因。推力增大主要是因為投資增長持續偏熱,導致工業產能的集中釋放,外部失衡是因為內部失衡。抑制投資增長是解決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關鍵。要通過繼續小幅升息和發行中長期公共債券的措施抑制房地產和工業的投資;完善信貸結構性調整政策,加大對房地產及相關高耗能產業的信貸收縮力度,同時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
其次,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同時加強物價監管和調節。今年二季度以來的價格大幅回升是結構性的,并不會導致全面的通貨膨脹,影響經濟增長穩定和金融危險的價格因素主要是房價的長期過快增長,而不是物價;對股市過熱的調控也相對容易,將產業升級與資本市場加快發展結合起來,并配合以合適的金融調控政策,股市會保持穩健增長。
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主要是要調整房地產政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住房基本政策是只鼓勵家庭擁有一套住房,而對投資性住房采取較嚴厲的抑制政策,同時限制外籍人員購買住房;二是加大稅收調節作用,促進“賣房”;三是對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采取嚴厲的金融抑制政策,抑制住房的投資需求。
同時,要加強物價的監管和調節。嚴肅查處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三類不正當價格行為,有關政府部門要及時監測國內外糧油等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同時做好糧、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
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等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城鄉低收入居民形成較大的支出壓力。要建立對困難群體補貼的長效機制,可以將對困難群體的生活補貼分成兩塊,一是常規部分,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年提高,二是根據基本生活品非正常價格變動情況,對困難群體進行相應的直接補貼。
三是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進行相應的利率和匯率政策調整。流動性過剩為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央行主要是管基準利率的穩定和利率水平的合理變化,其他利率逐步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逐步縮小存貸款利率差,減弱商業銀行利潤對利差和貸款規模的依賴,從而有效地抑制商業銀行過強的貸款擴張沖動,同時,鼓勵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
要打破目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弱人民幣升值固化的預期是金融政策的迫切任務,可考慮改變小幅、慢升值的策略,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談判實現一次性“中幅升值政策”,如將目前的匯率水平升15%~20%,然后相對穩定。
四是繼續調低出口退稅率,加快外資政策的合理調整。建議進一步降低總體出口退稅率水平,重點是降低加工貿易出口退稅率,鼓勵一般貿易中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總體原則是鼓勵出口的政策應與鼓勵產業升級的政策一致,重點鼓勵升級型重化工業品的出口。
加快轉變引資觀念,逐步減弱地方政府的“引資偏好”,淡化對引資的數量考核指標,促進引資從行政引資、追求外資規模,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資轉變。
盡快取消外資在各地享受的各種“超國民待遇”,統一內外資政策,加快形成內外資企業政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對外資的政策優惠要與產業政策緊密結合,應把實行普遍優惠轉變為實行差異優惠,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的權限應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鼓勵引入技術輻射能力強、吸收就業能力強、資源節約型的外資企業,鼓勵外資投向農業、高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環保和服務業等產業,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王小廣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