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以在2015年超過美國,重新恢復它曾經擁有過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
3月25日,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中心出版的《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在京發布,其作者安格斯·麥迪森“語出驚人”。
而且這個爆炸式的結論還是“基于一個相當保守的假定”,麥迪森在書中稱。
幾年前,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曾經大膽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可能在2030年左右超過美國;而麥迪森又將這一時間表提前了15年,距今也將不過是7年之后的事情。
安格斯·麥迪森是曾在OECD擔任多個高級職務,并被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經濟歷史數據的考證和分析專家。
而著名國情研究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左右進入強盛期”,“宏觀經濟的穩定和社會穩定尤為重要”,但是,“超過美國的難度在于服務業”。
根據麥迪森的測算,到2015年,中國GDP水平將相當于美國的107%,相當于日本的394%,印度的263%。而在1990年,中國GDP水平才是美國的37%。到2030年,中國GDP水平將是美國的138%,并達到世界總量的1/4,其人均收入水平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OECD秘書長Angel Gurria直言不諱,“OECD正在進入同中國深入合作的新階段”。盡管呼聲良久,目前中國依然在OECD這個“富人俱樂部”門外徘徊。據OECD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該組織已經邀請中國參加今年6月在巴黎召開的OECD年度部長級會議,“我們渴望加強和中國的關系”。
麥迪森展示的“中國夢”結論和胡鞍鋼去年發布的一份國情報告的結論不謀而合。不過,胡鞍鋼的這份報告指出,從人均GDP上看,2015年中國仍然落后(將由1995年相當于美國的?讛?讈上升為1/5),縮小與美國人均GDP的差距需要更長時間。
除此之外,胡指出了“中國之夢”的難度將在服務業。他認為,中國需要加速服務社會的過程,把服務業作為未來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重要來源,“目前中國服務業就業總數比重不足30%,而美國高達70%以上”。
在中國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未來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時值改革開放30年,麥迪森為中國總結的經驗包括:將農業改革放在了第一位,使個體農戶有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沒有出現前蘇聯所經歷的國家解體;改革的起點是非常低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計劃生育政策改變了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有益;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同世界經濟接軌。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中,市場化的貢獻怎么評估都不過分。”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如此判斷,“下一步面臨的挑戰是滯后的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政府職能的調整是否能順應市場化的發展。”
“能源與環境問題、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法律制度和私人財產權利”,被麥迪森視為今后中國面臨的四大嚴重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