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明顯分歧的四位專家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論戰
隨著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陸續出爐,市場判斷當前經濟形勢的證據也更加充分。
數據顯示:發電量、房地產與汽車銷售量、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均呈現反彈,1季度新增貸款達4.58萬億元;而GDP同比增速下降至6.1%,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9.7%,進口同比降30.9%,3月份PPI繼續同比增速下降6%……數據的喜憂參半,也使得市場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出現了分歧。
樂觀派認為,環比的信號顯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經濟已經處于止跌回暖的上升通道。而謹慎派則仍然慎言回暖,他們認為當前的數據顯示,很可能只是下滑減速。
為此,本報圍繞上述話題,邀請了觀點較為謹慎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以及觀點較為樂觀的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總監、宏觀經濟分析師張新法、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一、底部已現?
交鋒:“不否認有一些數據是在變好,但并不穩固”VS“底部確實已經出現了,而且就是現在”
上海證券報:對于當前經濟已經回暖,以及底部仍然不確定的兩種看法,各位分別支持那種觀點?
袁鋼明:盡管3月份工業增加值上來了,固定資產投資數字很高,貨幣供應量和信貸很高,但我認為沒有直接達到經濟的回暖程度。如果沒有3月份大幅的上升,整個1季度就是下降。
首先,3月份的發電還在下降,而且據報道4月份前十天也是下降的,所以無法判斷4月份發電量會上升。此外,原材料的價格下降幅度3月份在加大、PPI的降幅在加大、消費品零售額3月份比前2個月增速在減慢,GDP中工業增加值只有5.1%,5.1%能夠支持住6.1%的GDP嗎?
我不否認有一些數據是在變好,但并不穩固,不具有可持續性。不能光談投資投了多少,而是要看市場有沒有需求。投資品價格是判定市場需求的證據,但事實上,投資品價格從來沒有現在這么低過,這說明沒有投資需求的支撐,投資品的擴張不存在,可持續性也不存在。
再從消費方面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現在雖然比較高,但是在往下走。從12月份的增速18%降到15%,現在降到了14.7%,根據目前情況,還會下落。進出口更加糟糕。出口增速還在-21%,本質上沒有變化。而且出口受美、日、歐國的影響,他們國家還在下降,美國的逆差還在減少。
所以整體上來看,有好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沒有形成趨勢,而下滑的變化可能還很強,還沒有出現扭轉,至少現在還看不出來。
董先安:如果從同比的數字來看,今年全年的外需負增長5%左右是正常的,這是我同意的。對中國來講,指望外需會拉動中國GDP經濟正增長的概率不會太高,就算有的話也在0.0-0.25的幅度。
所以我們還是要看中國經濟內部的調整。首先,零售的數據比較平,可能到年中會有逐漸的下滑,但實際上真實的波動很小。真正波動比較大還是投資。現在我們看到的數字超預期很多,投資增長率的數據是一個系統性的高估。
對于投資,我們所推測的結論是:中國的投資,尤其是4萬億以后政府的投資增長實際上非常快,這是第一棒。第二棒是因為資金成本在下降,整個企業預期的轉變,導致企業投資的增速接下來去傳遞第二棒。
我們預測,固定資產投資按照以往的口徑來算應該是會有28%左右的增長。去年10月份我們看到了存在通縮的風險,所以央行做了很猛烈的調整。這種特殊時期的非常規貨幣投放是非常必要的。不過,今年2、3、4季度的新增貸款不會再這么猛,但是不影響我們現在的流動性墊了底,目前的流動性很充裕。這給了企業低成本融資和重新恢復生產的機會。
最后,判斷去年四季度是“底”的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是:去年因為金融風暴,也因為國內房地產的泡沫調整,包括資本市場的調整,在10月份左右發生了一個非常猛烈的存貨調整,這個存貨調整會夸大工業增加值的波動。從總量上講,中國存貨調整真正的高峰期是在去年四季度。所以,我們看到環比折年率的GDP的數據,去年年底超過1%點多,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數據。現在我們的環比折年率又回到了6%。所以,從這些數據組合來看,我現在對中國經濟今年全年增長率的預測數字是7.8%左右,基本上沒有做太多的調整。
莊健:我還是想從官方公布的GDP季度的增長率上談現在這種趨勢。從過去五個季度來看,一季度6.1%的增速顯然處于非常低的水平。至于是不是見底,這個“底”要相對看。這是不是已經是最低,剩下的幾個季度就應該反彈了?如果反彈的話就是底了,如果說二季度還會延續這種趨勢。因此,我覺得至少不是一個尖底而是一個平底。
從這個角度而言,對于1季度GDP增長的走勢,我覺得目前用“下滑減速”是非常恰當的。至于是不是見底、觸底反彈還是回暖我覺得非常難作出這樣堅定的結論。
張新法:我覺得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更能夠說明大家觀點的差異性,主要是看是從哪個角度出發。現在從宏觀看比從微觀看好一些;環比看比同比看好一些;3月份的數字比一季度好一些。
6.1%的增速我感覺底部是確認的,我想強調一下我的這個看法。從1992年國家統計局首次開始實施單季的GDP增長率公布,低于7%的只有5次:1998第2季度是6.8%;1999年12月是6.1%;2000年四季度是6.9%;去年四季度是6.8%;今年1季度是6.1%。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去年4季度的環比是1.5%左右,今年環比一季度會到6%以上。
現在還是要靠內需,外需確實是不行。從IMF、以及市場的預測來看,全球經濟是不斷地在下調。從內需來看,投資還主要靠政府的投資來拉動,而關鍵就是能不能增加私人部門的投資。第一步很明顯,政府的投資已經頂上來了;從消費來看整體也比較穩定,因為考慮到物價下行的壓力比較大,剔除掉物價消費的不穩定影響,政府還要進一步觀察。而內需從一季度來看,還是比較強的。當然有一些環節是需要觀察的。
但是,我想強調一點,底部確實已經出現了,GDP增速的底部就是現在。好多指標的底部是在11、12月份。2季度肯定有一點兒反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要強一些。
袁鋼明:雖然從生產資料現在看確實是在回升,但是大家不要忘記,2月份開始,鋼材雖然產量上升了,但是價格急劇下降,所以你不能說鋼材的產量回升可能是一種波動的反映,它不是真實的回升,不一定是底部。再一個就是有色金屬價格,比如說鋁,它還在下降;雖然說銅價上升了,但是銅前一階段是暴跌,這種上升可能只是市場上的反映,不是真實的反映。
特別是下一步如果我們的消費、收入、就業如果沒有明顯的改善,人們的消費就會減少。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政策措施如果不朝消費上面轉移,就會出現新一輪消費減弱的下滑;這種下滑的可能性清清楚楚擺在我們面前。所以,我現在認為可能還不到底。
1998年我們已經有過類似的教訓了。1997年第四季度經濟開始下滑,1998年政府采用了大力的投資擴張措施,沒想到1999年還有更大幅度的下滑。回過頭來,現在我們進入第一年的下滑,而且和1998年一樣,也采取了積極的投資擴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