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江蘇張開雙臂激情擁抱大海 說發展利好
江蘇張開雙臂激情擁抱大海
向東,向東!擁抱蔚藍的海洋。6月10日,北京,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我省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市,陸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這一“粟”之地,究竟憑什么躍入“國家視野”?升格為“國家戰略”,又會給江蘇沿海乃至長三角、全國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日前,本報沿海開發報道組奔赴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進行采訪。
從一省規劃升格“國家戰略”
■揭秘
2006年,在83歲高齡的錢正英院士的倡議下,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立項了。20多位院士、200多位專家為一個共同的蔚藍夢想傾盡心血。江蘇沿海何以有如此魅力,能上升為國家戰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研究項目倡議者和領導小組組長錢正英,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因為江蘇沿海地區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錢正英說,江蘇沿海不僅擁有連云港等一批深水岸線資源,而且擁有廣袤的灘涂資源。連云港是我國隴海蘭新沿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廣袤的灘涂資源則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土地后備資源。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不僅對提升江蘇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縮小蘇南蘇北發展差距,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我國實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同時,江蘇沿海開發對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保證糧食安全也意義重大。”錢正英說,對灘涂資源實施大規模的科學圍墾和開發,對補充我國耕地資源不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三角的發展空間也將因此而得以拓展。“長三角要從現在的長江南岸的長三角,拓展為以上海為中心,長江南北岸、蘇南蘇北共同發展的大三角。”正是有了這些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條件,江蘇沿海開發最終獲得了國家的認可。
“江蘇沿海地區納入國家戰略,從全國大局看,這個地區的發展條件是獨特的。”一位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也這樣告訴記者。讓我們把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區位看,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云港,一條30萬噸深水航道建成,就將成為隴海蘭新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從資源看,沿海地區擁有約占全國1/4的灘涂濕地,預計到2020年,可圍墾灘涂270萬畝;從產業看,沿海地區是國家糧食主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機械、汽車等已成為主導產業;從基礎設施看,蘇通大橋建成通車,沿海大通道全線貫通,以上海為中心的3小時交通圈已經成形……
那么,從省里的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到底有哪些實質性的“利好”?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認為國務院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凸顯三個特點:一是宏觀視野更寬,立足沿海、沿隴海、沿長江三個經濟交匯點來布局,使得江蘇的沿海變成了全國的沿海;二是重點更突出,明確港口建設特別是連云港的開發建設和灘涂開發是沿海發展的兩個根本;三是產業范圍更廣、層次更高,未來的江蘇沿海要建設成為全國新能源和新能源裝備制造兩個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