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摩根士丹利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當地時間7月28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中投自7月21日(上周三)開始,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拋售了2.58億美元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大摩)的股票。
中投分別在7月23日、27日、和28日向SEC提交了三份股權變更聲明,披露其在過去一周中共拋售了1460萬股股票。分析人士認為,中投此舉是為了規避美國方面更為嚴格的金融監管。
華盛頓傳統基金會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告訴本報記者,“看起來中投已經做出了判斷,美國通過金融監管改革實際上是一個減持摩根士丹利的好時機。”
中投上周出售的大摩股票價值1.39億美元,本周迄今為止出售了1.25億美元,史劍道表示,“如果中投下周再出售摩根士丹利股票超過1億美元,我一點也不會感到吃驚。”
其他接受本報采訪的華爾街人士也表示,中投對大摩的減持很可能還將持續。熟悉中投內部情況的人士還說,未來中投可能還會進一步將中央匯金公司分拆出來,“分拆的可能性大于不分拆”。
前雷曼兄弟公司首席財務官布拉德·欣茨(Brad Hintz)則向本報記者提出建議,“中投需要花費大量的費用聘請律師,嘗試尋找各種方式繞過美國的法律,讓自己能繼續在美國進行投資。”
減持大摩或將持續
中投公司在7月28日的文件中表示,公司于27日以每股27.25美元的價格出售了488萬股大摩普通股,之前的四個交易日,中投以接近的價格分別出售了453萬股,58萬股,188萬股,和270萬股。
截至7月28日,中投依然持有大摩1.665億股。牛津大學主權財富基金項目聯合主任阿什比·蒙克(Ashby Monk)告訴本報記者,中投出售大摩股份,更多與記賬相關,而與中投投資大摩的長期利益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中投剩余的大摩股份遠遠超出其賣出的部分。
那中投為什么還要出售摩根士丹利·蒙克說,中投在摩根士丹利股份已經攀升至10%以上,而中投希望把持股比例控制在10%以下,這樣按照美國的要求,它就不用進行額外的信息披露。
據中投6月18日提交給SEC的文件顯示,當時中投對大摩的持股比例曾達到了11.64%。
在最近的股票出售后,中投現在持有大約9.5%的大摩股份,中投“已經完成了其目標”。雖說如此,蒙克表示,中投在8月份可能需要進一步出售摩根士丹利股份,因為到時候中投和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的各種優先股將轉為普通股,中投股份可能將再次超過10%。
大摩駐紐約的公關團隊表示“拒絕置評”,本報記者打往中投公關部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投最初是在2007年12月以56億美元購買了1.16億份強制可轉股證券,其年收益率達9%,并將在8月17日轉換為大摩普通股。2009年6月,中投在大摩增發股票時又購入了12億美元普通股。
中投對大摩的優先股投資目前每股約虧損超過20美元,虧損幅度超過43.5%。除非摩根士丹利的股價回升至48.07美元及以上,否則中投公司起初投資的56億美元將遭受損失。不過中投公司所持的優先股將收到超過13億美元的派息。
美金融監管改革影響中投
前雷曼首席財務官欣茨目前是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銀行業分析師,此前他還曾擔任過大摩的財務主管。欣茨認為,長期來看,大摩是一家非常好的投資對象,因為大摩在過去一年多所作的轉型與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金融監管改革本身對大摩的影響并不大。
但欣茨表示,對于中投這樣一家主權財富基金來說,如果它控股美國一家大型銀行達到一定水平后,它需要應對更多監管方面的問題。
國內媒體本周二援引一位匿名中投官員的話說,美國最近通過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對中投有較大影響,目前中投正在研究該法案對公司的影響。
史劍道告訴本報記者,中投擔心最近金融監管改革的影響是有道理的。因為金融改革會打擊中投已經投資或者可能會投資的公司。同時,在遭遇市場動蕩時,金融新規則在保護投資者方面并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史劍道認為,這一輪金融改革的設計方案是為了應對上一次危機,而不是下一場危機,改革甚至還忽略了上一次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即聯邦政府對美國房市的干預。這一次的金融監管改革并沒有觸及政府支持企業房利美和房地美。
“對中投來說,金融行業的吸引力已經不如以前了。他們應該,我也確信他們會重新考量其他行業,就像他們去年在美國愛依斯電力公司所作的投資一樣。”史劍道說。
欣茨則直接了當指出,中投之所以會出售大摩股票,就是因為它不希望被美國視為是一家銀行控股公司,從而受制于非常嚴格的金融監管,限制其在美國的投資能力。
7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了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根據法案,美聯儲擁有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并表監管的權力,并表監管將擴展至母公司及其所有附屬子公司。這可能會對中投及其控股的國有商業銀行產生影響。
據中投公司網站介紹,中央匯金公司是中投的全資子公司,自設董事會和監事會。中央匯金投資并持有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股權,并代表國務院行使股東權利,不開展其它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
但因為中投是中國多家國有商業銀行的大股東,史劍道坦承,在美國政府看來,中投除了擁有一些其他身份(主權財富基金)外,“它就是一家銀行控股公司”。
欣茨表示,中投可以采取措施,比如進行重組,使得自己對于銀行的控制減少。“中投可以采取很多動作,但有一點是正確的,即中投不希望被認為是一家銀行控股公司。”
或分拆匯金
蒙克告訴本報記者,要去掉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給中投“銀行控股公司”標簽的話,中投可能會進行重組改革,從而能夠增加其在美國的投資機會。
去掉這一標簽后,中投就不用去美聯儲系統注冊,從而使中投不用受到所有美國銀行控股公司受到的限制。
在這些重組建議中,其中一條就是將中央匯金公司從中投徹底分拆出去。但蒙克表示,如果改革中投僅僅是為了增加中投在美國的部分投資選項,他對此表示質疑,“憑直覺,與美國政府對銀行控股公司的監管相比,中國內部博弈的原因可能關系更大。”
但蒙克通過了解中投情況的人士獲悉,重組中投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果中投的確進行重組,蒙克表示,這意味著中投將剝離價值大約700億美元的商業銀行資產。
史劍道說,相對來說,中投要把中央匯金公司轉移至財政部還是比較容易的。盡管如此,剝離中央匯金雖然可以解決關于美國監管的一些特定問題,但是也會產生其他一些問題,比如中投自此也將失去極為重要的紅利現金來源。
不過蒙克提出了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將匯金公司從中投剝離對中投其實是一項重大勝利。因為如果中投出售了這些股票,一夜之間,這家基金手頭可供投資的流動現金就可翻番。
蒙克還了解到,重組后中投將有可能置于人民銀行和外管局管理下,而不再是直接向國務院匯報。但在目前階段,外管局與中投在海外投資面臨著競爭。
史劍道表示,“中國政府最終可能會做出重組中投的決定,但如果僅因一些美國監管規則而重組中投是不值得的。”(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吳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