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是雜志社、國家林業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求是《小康》雜志社、國家林業局新聞辦和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聯合主辦、中華環保基金會支持的“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將于2007年8月21-2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召開。期間還將舉辦《錢學森與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圖片展。
此次論壇以“全面小康與生態建設”為主題,將邀請關注生態小康建設的政府官員、專家、NGO組織負責人、國外駐華使節以及為保護生態做出貢獻的企業家400余人,就中國的生態環保政策進行解讀,圍繞當前國內生態建設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聚焦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和荒漠化治理三大主題并對各地政府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實踐經驗進行交流,宣傳全球化企業的生態產業化之路與企業的環保社會責任,交流國內外生態小康建設經驗,借鑒國際上生態建設高端技術,對地方生態與環保項目進行展示,促成地方生態項目開展國際間交流、洽談和合作。
論壇將分為荒漠治理、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三個專場,并將邀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推選并公布2007中國生態小康建設“十大政府創新典型”、“十大貢獻企業”、 “十大貢獻人物”、“十大重點推薦的生態技術”。
相信此次生態論壇,將對國內國際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將會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生態小康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帶來新的經驗,迎來新的發展同時提升內蒙古自治區的國際形象。
一、兩大特色:權威性論壇,國際化視野
面對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狀況,維護生態安全已被世界各國政府及民眾所廣泛關注。
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我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十一五”規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保護自然生態。
而當前我們離生態小康仍有一定的距離,生態形勢十分嚴峻。從國際背景看,以工業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環境問題未得到有效治理,以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破壞等為特征的第二代環境問題又迫在眉睫。發達國家上百年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快速發展的二十多年中集中顯現,呈結構復合壓縮型的特點。
由于我國自然資源稟賦先天不足,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少,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呈粗放型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資源能源消耗的基礎之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長期不變,加上技術水平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保護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成為生態小康中難以磨滅的“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與保護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工作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態小康”概念主要是從人類的發展與自然的和諧度來闡釋。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衡量我們社會是否小康,必須把“生態小康”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生態小康的本質是綠色的、是健康的、是和諧的、是可持續的。
求是《小康》雜志構建的全面小康指標體系中,“生態小康指數”概念得到了政府與海內外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
為響應國家號召,在求是雜志社、國家林業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求是《小康》雜志社、國家林業局新聞辦和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聯合打造這一國家級平臺,獲得中華環保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全面宣傳與推廣地方政府生態環保建設的先進經驗,促進地方政府與企業在生態產業建設方面更有效溝通交流,集中中央級主流媒體,集中報道闡釋小康生活生態理念的時代旋律。
以全球的眼光看中國生態小康建設,本次論壇還以國際視野為與會人員帶來生態建設最新資訊。邀請國際上生態建設、環保節能方面尖端技術研究機構,介紹最新科技成果;邀請國際范圍內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的典型政府介紹經驗;屆時,將有數個國家的大使及商務參贊攜具體項目就生態保護國際經驗進行交流。
本次論壇邀請國際三大生態項目投資機構中國項目負責人,重點介紹國際投資機構的項目狀況與如何獲得國際生態項目資金之道。
二、三大議題:沙漠治理、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
此次論壇將論壇將分為荒漠治理、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三個專場,討論沙漠治理、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三大主要議題。
首先在政策解讀上,邀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農業部、環保總局、林業局和中國科學院等主管部門和權威學術機構的領導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對生態小康建設的政策進行解讀,深入闡述國家在生態環保方面即將采取的最新政策動向,并對環保、生態與地方經濟等建設的實踐層面上進行指導性發言,這將對地方政府及企業更好把握城市建設與企業發展方向,深化科學發展觀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對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此次論壇將邀請專家就節能減排與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關聯,節能減排的產業前景,節能減排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等展開深入討論。
沙產業、草產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大特色。當前我國荒漠化面積已達國土面積的27%,因此論壇組委會把荒漠化治理作為一個重點,將就中國西北沙漠化成因和治理途徑,我國解決西北地區干旱、沙漠化對策及主要政策措施,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經濟學思考,企業參與沙漠化生態治理面臨的機遇與問題邀請專家、官員發表主題演講。并請地方政府介紹關于治理荒漠化的經驗成果、最新舉措及引資項目。
循環經濟是當前的一個熱點,而中國實現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前景,國家推動循環經濟的重大舉措,生態建設與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規劃與管理,科學技術水平決定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未來,企業如何參與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等議題也成為此次論壇引人矚目的地方。
三、四大亮點
本次論壇將聚焦社會關注,對在中國生態小康建設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地方政府、優秀企業及典型性人物做全面報道。論壇期間隆重揭曉2007中國生態小康建設政府創新、貢獻企業、貢獻人物三方面推選結果,對生態小康建設產生積極推進作用的政府和企業采取的最新舉措及成功案例,更是將作為典型經驗進行介紹與交流,吸引全社會關注的目光。此外,還將重點宣傳十大值得推薦的生態技術。
2007中國生態小康建設“十大政府創新典型”,旨在獨立評估和表彰生態建設進程中勇于走創新之路的政府典型,充分體現地方政府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理念,切實反映廣大基層群眾對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訴求。評選目的為發現地方政府在生態建設方面進行的制度創新、機構改革和公共服務中的先進事跡,宣傳、交流并推廣地方政府創新的先進經驗,并對地方政府創新行為進行研究和理論總結。同時,鼓勵地方黨政機關進行與中國生態建設相適應的改革,全面推進基層生態治理與地區生產力和諧發展。
而2007中國生態小康建設“十大貢獻企業”,旨在獨立評估和表彰生態建設進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榜樣,發掘企業在開發具備生態意義的技術或產品、實施生態項目、提升社會生態保護公益意識、推進可持續發展等實踐中的優秀事跡,宣傳、交流并推廣企業的實踐經驗,增進企業投資與合作。同時,鼓勵各類優秀企業進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態建設相適應的公益行動,全面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2007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國際)“十大重點推薦生態技術”,旨在獨立評估和表彰生態建設進程中企業或個人研發的會產生積極社會影響力的生態技術,推動輿論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發掘生態技術革新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提升全民社會生態保護公益意識、鼓勵政府、企業關注,推進科學發展觀,增進企業投資與合作。
2007中國生態小康建設 “十大貢獻人物”,旨在獨立評估和表彰生態建設進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杰出人物,發現在中國生態建設實踐中的重要先進事跡,宣傳、交流并推廣保護生態環境的實踐經驗,為我國生態建設樹立一批時代典型。
四、 蒼茫草原,涌現新型產業鏈;大漠戈壁,升起綠色蘑菇云
——舉辦《錢學森與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圖片展》
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指出:“內蒙古是我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事關全國的生態安全。”6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族干部群眾總結了生態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逐步走上了“大地增綠、資源增值、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十五”以來,生態小康建設大見成效,主要取決于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的健康發展,得益于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科學指導和大力支持。為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充分展示和諧內蒙古在創新理論、科學決策、陽光產業、循環經濟、生態小康等方面的發展歷程,特舉辦《錢學森與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圖片展。
內蒙古自治區是錢學森知識密集型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孕育之地、試驗之地、示范之地、推廣之地。《錢學森與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圖片展》將圖文并茂地系統宣傳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博大精深和科學指導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意義,200多幅鮮為人知的照片資料和40多封書信手跡,定讓大家親切感受錢老“志在強國、心在富民”的報國追求和愛民情懷。
展覽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注沙漠,首倡發展“沙產業”;第二部分,心系草原,贊揚“內蒙古帶頭”;第三部分,擔任顧問,抓“21世紀大事”;第四部分,支持試點“三生統一”創偉業;第五部分,重視西部,民族地區要發展;第六部分,指導網站,向世界傳播中國經驗。
“圖片展”向人們呈現的是:邊疆新面貌,世紀新景觀。蒼茫草原,涌現新型產業鏈;大漠戈壁,升起綠色蘑菇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