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在非常緊迫的事情就是,投資和農村的金融體制必須有迅速的大的改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崔曉黎說。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 崔曉黎在2月18日到19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和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會”上表示。研討會上,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成為專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要啟動新農村建設,不管投資重點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要搞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大概最后都是由政府出錢。而由政府出錢的話,當務之急的問題就是這筆錢該怎么花。”崔曉黎認為。
對此,崔曉黎顯得有些擔憂。他對在目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仍不成功的情況下,農村金融軟件能不能運作這筆錢表示懷疑。“以前這方面的投資很多,結果相當一部分成了銀行呆壞賬。如果農村內部的投融資體系沒有相應的市場機制、運作軟件的話,那就是明明知道前面是陷阱,還要往里邁。”他說,“如果這個軟件改不過來,仍然是現在農村信用社系統,我估計最后能夠真正落實到農村的錢,大概最多只有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崔曉黎認為,目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遇到的最大的麻煩,同時也是影響財政向農村投資的最大的麻煩,是現在大的金融系統或者是中央轉移支付和農戶的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從而形成高度的信息不對稱。
他提出,解決金融系統和農戶投資的小額需求之間高度的信息不對稱的思路是“民營放開,儲貸分家”。如果民營放開,同時既可以吸儲又可以貸款,會在金融系統中造成混亂的局面。所謂民營放開,儲貸分家,就是在農村地區,特別是當地大戶,如果申請在農村經營金融業務,只要符合央行規定的資質標準,那么央行就可以批準其開展金融業務。但是,在農村經營金融業務,私營企業最好不要吸儲,因為吸儲容易引起很大的混亂。那么貸款方面,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農行或其他商業銀行貸款,然后再去農村放貸。
“實際就是在農村金融體制中起到一個金融二傳手的作用。”那么,為什么必須要經過這個二傳手的作用?崔曉黎指出,因為面對著農村的千家萬戶,一個較大的金融企業不可能識別每一個農戶的金融資質到底如何,所以風險極大。而當地的企業家對當地的情況非常清楚。因此,只要當地的企業達到一定的資質,就讓它來識別農戶,銀行直接貸款給這些有資質的企業,以此來解決農村金融軟件建設的問題。“如果這個軟件能夠建立起來的話,那么中央的投資相對來說就安全得多,中央投資才有一個安全的路徑。”崔曉黎說。(記者 孫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