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溫家寶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合影
延伸閱讀:中國“準就業”機制擬解決百萬大學生就業問題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九日電 (記者閆曉虹)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及原擴招學生的陸續畢業、走向工作崗位,二00九年中國政府將面臨近千萬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這無疑對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造成影響。中國今日在此間推出“準就業”機制,預計明年將解決一百萬以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記者今日在教育部、科技部主辦的“國家軟件產業發展戰略與人才培養模式發布會”上獲悉,針對就業難題,教育部麾下的國家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LUPA創造并推出了大學生“準就業”機制,旨在最大限度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此機制不但打造了長期人才培養的模式,還有效整合了人才供應、培養、需求三大平臺,成為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資源整合中心。此舉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
據介紹,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趨緊有四原因,一是畢業生多,二是就業空間相對緊,三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四是大學教育與市場脫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實際就業市場不適應的問題存在,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障礙。“準就業”階段是學生在“學校待業”與正式“上崗就業”之間的過渡階段。未實現就業的“待業”大學生通過“準就業”階段的學習與工作可獲取“工作”與“學習”的雙核實訓,在結束“準就業”階段后,學生可獲得三方面的回報,即“從業工資”、“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
據悉,LUPA首先整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四十所國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及國家百所示范性職業院校。依托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現有資源,在歷屆高校待業學生及應屆畢業大學生中招收優秀學生,結合就業進行核心職業能力、核心職業技術雙核強化實訓,合格者進入準就業崗位,之后分層次進入國內外IT企業及政府、事業單位。部分學員留在就業基地長期工作、就業與創業。(中新網)
12月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閉幕式活動后,特地前往該校圖書館看望大學生
【相關新聞】新聞分析:多措并舉促進大學生就業
另據新華網西安12月19日電: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突破600萬人。受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的影響,部分企業對人才需求放緩,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有關人士認為,除畢業生應轉變就業觀念、調整期望值以外,政府部門還應在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措并舉為高校畢業生開拓更多的就業渠道。
記者近日從陜西部分高校舉行的畢業生招聘會上了解到,一些學校反映用人單位比往年來的少了,來的單位所招的人數較往年少,一些原本打算去外企的畢業生也改變了初衷。西安一所高校電信學院的學生顏靜說,本來想進外企,現在放棄了。金融危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影響較大,就業壓力變大,去年他們專業的就業形勢較好,考研的人較少,但今年考研的人明顯增多。而且今年企業來招聘的數量減少,招收的人也減少了,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不過,部分工科類專業學生所受影響并不大。西北工業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符新偉說,一些大公司、大集團來學校招聘的人數并沒有減少,因此感覺并不明顯。今年用人單位到學校來招聘比往年提前了。
記者從招聘會上了解到,現在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也更加務實,不再一味地強調高學歷,而是希望招到適合本單位的人才。還有一些用人單位認為雖然目前部分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減少了人才需求,但是對于一些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的行業和領域來說,卻是一個“攬才”的大好時機,選擇的空間更大,可以為企業今后的發展進行人才儲備。
陜西部分高校負責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士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仍是就業崗位不足和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實際就業市場還不適應,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趙亞華老師說,畢業生求職難,與長期的結構性矛盾有關系、與學生的期望值也有關系。目前,仍有一些學生在就業上的期望值較高,還在觀望等待。在這方面,我們也加強了就業指導,教育學生應掌握好企業進校園招聘的時間,抓住求職機會,不要讓機會從手中失去。
近年來,國家和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企業、到邊遠地區就業的政策和措施,如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在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層,尤其是有大量人才需求缺口的西部基層地區在自然環境、待遇、工作條件等軟、硬件環境的局限,在吸納畢業生就業政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陜西部分高校師生建議,在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方面還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已有促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策基礎上,制定實質性的優惠措施,加大落實力度。同時,根據現在經濟形勢發展的新需要,在生產服務、生活服務、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拓展就業領域、疏通就業渠道為大學生創造更多、更大的就業空間。(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