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
建立制度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所以,今天這個現狀,是一個很大的遺憾。“運動式”的執法方式只會是一個此消彼長,“敵進我退”的拉鋸戰。推行環境經濟政策,正是修改游戲規則的努力。———潘岳
一改以往強硬的“風暴”路線,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昨天一口氣提出了7項環境經濟政策,注意力似乎從揮舞“大棒”的“環保風暴”,轉到了更為實際的經濟路線上。
昨日,潘岳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以往的“環保風暴”雖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并沒有完全形成制度,“風暴”改變的,遠遠不如人們期待的多。而推行環境經濟政策,正是修改游戲規則的努力。
“環保風暴作用遠不如人們的期待”
新京報(以下簡稱“新”):從揮舞著“大棒”的環保風暴,到探索利用環境經濟政策來解決環境問題,這其中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
潘岳(以下簡稱“潘”):從2005年初到現在為止的4次大規模執法行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坦率地說,它改變的遠遠不如人們期待的多。因為種種內生的局限———例如法律懲罰手段的有限性、覆蓋范圍的有限性,以及過多地依賴于各級執行者的個人意志———它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現有的游戲規則,也未能轉變為長期性的制度固定下來。
可以說,建立制度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所以,今天這個現狀,是一個很大的遺憾。“運動式”的執法方式只會是一個此消彼長,“敵進我退”的拉鋸戰。推行環境經濟政策,正是修改游戲規則的努力。所以,從傳統行政手段到運用經濟手段,再到大規模修訂法律,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走的路。
“環保制度建設面臨利益沖突”
新:你認為利用經濟政策,能完全的解決中國的環保問題嗎?
潘:中國的環境問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比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要復雜得多。如果認為僅憑一兩項政策就能夠完全解決這樣一個時代問題,那是不現實的。我只能說,環境經濟政策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解決環境問題最有效、最能形成長效機制的辦法。
然而,制度建設可能比“風暴”更為艱辛。它要面對“花瓶”或“令箭”的選擇,要面對不同部門、地方和行業之間的利益沖突,甚至要面對公眾過高的期望與不完美結局之間的尷尬。過去數年中,環保總局不是沒有嘗試過,亦遇到過挫折和失敗。接下來需要更多的冷靜和堅韌。
新:這些環境經濟政策在國外有實踐,在國內學術界也有探討,但為什么國內遲遲沒有推行?
潘: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個可能是它涉及到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和各個地區之間的權能和利益調整。當新的政策與分割管理體制下的利益格局發生沖突時,就難免被擱置。
因此,我現在談環境經濟政策,不只是要作一個理論探討,更是想呼吁各宏觀經濟部門和擁有環保權能的專業部門,建立節能減排新政策的聯合研究機制。在此表個態,任何一個宏觀經濟部門愿意來主導推行環境經濟政策,我們都會大力配合,甘做配角。
“說綠色信貸成功還為時尚早”
新:綠色信貸制度已經在今年實行了,目前的進展如何?
潘:今年7月,環保總局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環保總局與人民銀行已將近15000條環境違法信息輸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查詢服務;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通過查詢征信系統,對有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拒絕發放貸款。中國銀監會發文向銀行業機構公開了環保總局區域流域限批的名單,要求對污染嚴重的違法企業停止貸款;一些外資銀行如渣打銀行等也計劃與環保部門開展綠色信貸方面的合作。
新:你如何評價這個首先試水的環境經濟政策?從實行的情況看,算是成功嗎?
潘:說成功還為時過早。但當前的環境形勢不允許我們在“萬事俱備”之后再去實施那些完美的政策,只能邊算賬、邊研究、邊試點、邊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