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出更多努力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周大地
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氣候超常變暖,使氣候變化成為全球范圍生態和環境系統最重大的威脅,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巨大挑戰。所有的國家都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盡快改變傳統的高碳發展模式,努力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由于全球持續變暖將帶來海平面上升,物種大量滅絕,極端氣候事件頻率提高、破壞力加強,農業生產受到重大負面影響,水資源分布和可獲性出現明顯變化等嚴重后果,許多國家的生存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將受到嚴重破壞,代價巨大。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環境負荷很重,許多地方屬于對氣候變化比較敏感、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脆弱地區。過去幾十年中,我國氣溫上升的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全球變暖持續下去,我國今后面臨的生態環境壓力和損失將十分巨大,許多地方的生存空間容量將受到嚴重擠壓。盡快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緊迫和必要任務。
國際社會基于對不同程度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相關影響的科學認識,已經形成了政治共識,確定了將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以前的升高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提出,為實現這個目標,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至少要回到2010年水平;2050年比2010年降低40%—70%;2100年近零排放。全球需要盡快達到溫室氣體的排放峰值。世界的能源系統要盡可能地從目前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非化石能源為主,要極大地加強節能力度,盡快地采用各種節能技術,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要改變消費習慣,形成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
許多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低碳發展轉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然而,迄今為止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仍然在不斷增加,全球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進展和達到2℃的目標仍然有很大差距。按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本世紀末全球氣溫的升高很可能達到3.7℃到4.8℃甚至更高。因此,世界各國都必須盡快加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力度,盡快扭轉溫室氣體的增長勢頭。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溫室氣體第一大排放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明顯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近些年來,我國成為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的主要貢獻國。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排放量的總和。我國是否能夠加大限排和減排的力度,大幅度降低增量,并盡可能早一些達到排放峰值,已經成為全球能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國際社會對此寄予厚望,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期望中國能夠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發展新路來。
低碳發展是實現我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巨大機遇。傳統的高碳發展道路并不適合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更不適合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我國現有生產和消費需要的資源能源已經超過資源生態承載條件。高碳經濟持續擴張,使我國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強、難以承受、不可持續。低碳發展要求大幅度提高資源節約力度,用最少的能源、水資源、其他礦物和石化原料的消費,實現經濟增長和滿足合理消費需求,這和我國化解資源環境壓力的方向高度一致。
我國正在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找新的增長內容和推動力。低碳發展是一種新的市場需求。積極的溫室氣體控制目標,可以拉動新一代高效綠色低碳建筑、交通以及工業技術的大發展和廣泛應用,可以創造節約型消費模式,要求提供低碳型的商品和服務,可以提供廣泛和巨大的創新空間。
為了中國的長久可持續發展,為了人類的美好未來,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出更高的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