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文化產業是文化資本的經濟運營,文化產業及其產品的本質屬性在于其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經濟思潮,宣揚絕對自由化和市場原教旨主義,對于文化產業,以經濟屬性祛除其非經濟屬性,以強勢文化消解文化多樣性,以商業意識終結意識形態,以市場機制解構體制管理。新自由主義因而妨害了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對之進行批判。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 文化產業 批判
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機制訴求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歷史界域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新科技革命帶來生產力巨大發展,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過渡,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興盛,由理論化、學術化而范式化、意識形態化,成為國際壟斷資本推行全球一體化的理論工具。新自由主義以不可知論、經驗主義和漸進改良主義為哲學基礎,攻擊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宣揚絕對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場化、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期頤通過自由市場的“無為而治”,療治壟斷資本主義的病患與虛弱,延緩資本主義的衰亡,復振以往威風。由于迎合了發達資本主義挽救頹勢、搏擊全球的需要,新自由主義一度倍受推崇,左右英美等大國政壇,并借勢形成一種流行全球的強勢理論話語。
只要市場經濟“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還不能退出歷史舞臺,只要還存在著自由與控制、私有制與公有制、全球化與民族性的矛盾,只要各種社會活動(經濟、政治、文化等)還要遵循自身的固有邏輯運行并需要相互整合,新自由主義思潮就會在這些現實矛盾的一個方面上生根滋長并發揮各種影響。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價值取向和機制訴求錯誤就在于極端自由化和市場原教旨主義,妨害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以此對之進行批判。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市場經濟是歷史演進的必經階段。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生產分工分化達到專業化、專門化,精神文化活動具有了產業屬性。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們從物質生產中超脫出來的休閑時間增多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增加了,在這樣的現代化社會商品經濟中,文化活動及其產品進入市場機制,形成文化產業。
具體說來,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具有文化價值(包括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文化價值的計量,可能因人們不同的文化欣賞水平而得到不同評定。盡管如此,在對其社會文化價值進行認定的特殊個案中,對一件文化產品的文化價值評定卻能夠達成一致。這種評定出的文化價值,最終可以同衡量一般物品的經濟價值的貨幣尺度達成一種比例,這樣以來,在市場機制中,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就可以得到它的經濟價格。
因此,在市場經濟中,文化產品可以被看成有利于文化價值的財富,文化產品成為以財富形式具體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的積累。這種積累引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不斷流動,形成本身具有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文化商品。就這樣,現代商品經濟社會出現了文化產業化和文化產業。
新自由主義思潮對于文化產業:以經濟屬性祛除非經濟屬性
“文化產業是指經營符號性商品為主的那些活動,這些商品的基本經濟價值源自他們的文化價值。”
文化產業通過文化資本的投入,使其文化價值客觀化,轉化成經濟價值。文化產品主要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生產者必須是文化資本的擁有者和具有文化創造能力;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文化產業不僅生產經濟價值,更以文化價值的產出而具有社會效益。這都確定了文化產業本質屬性和最終宗旨在于文化而不在于經濟。
文化產業實際上就是文化資本的經濟運營,發展文化產業不是簡單地把文化藝術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化,而是把文化藝術中某些特性通過商業化作為一種產品開發出來,并予以規模化發展。所以,文化商品及其生產和產業化都具有非經濟屬性。
文化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具有文化價值或者說以文化價值載負經濟價值,則是它的本質屬性。文化商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矛盾運動所反映的是,在精神領域里人如何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在克服人的異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文化產業及其產品是精神意義的生產及其產物,只不過它在商品經濟的社會機制中,被異化、以異化的形式披上經濟的外衣,才具有經濟屬性。
在文化產業生產中,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勞動交換關系。馬克思指出:“密爾頓創作《失樂園》,得到5磅,他是非生產勞動者。相反,為書商提供工廠式勞動的作家,則是生產勞動者。密爾頓出于同春蠶吐絲一樣的必要而創作《失樂園》,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動的表現。后來,他把作品賣了5磅。但是,在書商指示下編寫書籍(例如政治經濟學大綱)的萊比錫的一位無產者作家卻是生產勞動者,因為他的產品從一開始就屬于資本,只是為了增加資本的價值才完成的。” 這后一種勞動可以歸屬為一般生產勞動,而“密爾頓”式勞動的精神性創造和精神性發現的程度表現為決定文化商品價值的獨立的變數。
新自由主義思潮以“經濟人”作為范式基點,標榜人的本性是自私和唯利是圖,追求經濟利益作為社會終極價值。它必然把這種唯經濟觀念滲透到文化產業,以唯經濟主義對文化產業“半殖民地化”,即通過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祛除其非經濟屬性,造成文化生產的意義(價值)喪失與(精神)自由喪失,從而喪失了文化產業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