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或許是一個可以載入中國金融史的日子。
這一天,一批創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從紙面走入了現實—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吉林東豐誠信村鎮銀行、吉林磐石融豐村鎮銀行正式掛牌開業。
同期開業的還有四川儀隴惠民貸款公司;此外,吉林梨樹閆家村百信農村資金互助社將在本周掛牌;青海樂都雨潤鎮興樂農村資金互助社也將在近期開張。多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試點就此拉開大幕。
“成立村鎮銀行,標志著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結出了果子。”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揭牌儀式上如此表示。此時,距離去年12月底銀監會政策出臺,尚不足3個月。
三村鎮銀行“攻克”吉林、四川
吉林磐石融豐村鎮銀行行長李興華在電話中的語速急促而興奮,“銀行剛開業,一些基礎工作還在進行中,正式對外放貸估計要到月底,這幾天只有存款業務。”已過了晚餐時間,拋開一整天繁忙會務的李興華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采訪。
這家注冊資本金達2000萬元的村鎮銀行由吉林市商業銀行發起,會同88名自然人投資組建。李興華介紹說,村鎮銀行受到磐石當地鄉鎮各方注目,開業當天,前來存款、咨詢的農戶絡繹不絕。
“在磐石市,農民貸款原來依靠的主要是農信社,數量少,審批時間長,非常不方便。”李興華認為,村鎮銀行的設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金融服務不足的矛盾。
與磐石融豐村鎮銀行同期開業的東豐誠信村鎮銀行,注資資本金同為2000萬,由遼源市城市信用社發起,會同3家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和6個自然人出資組建。
“選擇磐石市和東豐縣,是因為這兩地的金融網點覆蓋率偏低,金融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較為突出。而吉林商業銀行和遼源城市信用社又均為當地資金供給能力較強的金融機構。” 吉林銀監局局長吳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銀監局將根據試點情況,下半年適當擴充試點,更大范圍滿足農村多樣化金融需求。
在首批開業的三家村鎮銀行中,吉林一舉拿下了三分之二的份額。占據另外三分之一份額的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由南充市商業銀行發起,明宇集團、海山國貿等5家當地民企共同投資組建,注冊資本200萬元,南充商業銀行占50%股權。
四川儀隴縣是朱德元帥的故鄉,該縣副縣長龔寧介紹說,全縣以農業經濟為主導,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紅薯、生豬、獺兔、肉鵝、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但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國有銀行紛紛撤出,如工行、建行撤并了儀隴縣的分支機構,致使當地金融機構網點少,連存取款都極為不便,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貸款更是非常困難。儀隴縣“三農”發展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農村金融服務稀缺的緣故。
“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瓶頸主要在中西部、東北等區域,尤其是在國家貧困標準線以下的縣市,這些也是未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重點‘攻克’的目標區域。” 長期研究并實踐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去年底銀監會宣布進行農村金融創新試點,選擇的就是四川、內蒙、吉林、甘肅、青海、湖北等較落后的省區。
但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湯敏認為,現有試點僅局限在這些省份,難以發揮多元化農村金融服務的毛細血管功能,“應盡快在全國每個省、自治區至少設立一家試點機構。”湯敏呼吁。
村鎮銀行的新意:無需抵押
與農信社等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究竟“新”在何處?
“我們的放貸審批時間很短,無需抵押,利率也比較低。”李興華說,以前農民主要靠農信社貸款,審批時間較長,往往延誤了最佳生產投資時機。
據介紹,融豐村鎮銀行將農民申請貸款的審批時間壓縮在一周甚至更短,而且手續簡便,根據農民提交的資料(土地情況、生產用途等)直接審批,一般額度在2-3萬元,不設上限,視農戶土地實際經營狀況而定。
為控制風險,融豐村鎮銀行要求5戶聯保,即5家農戶為一筆貸款同時擔保,這5戶中也可互為擔保;此外融豐還打算與農戶下游的糧食收購企業、上游種子化肥提供單位合作,由后者提供擔保,這兩種擔保均無需實物抵押。
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則將貸款分為小額農戶、微小企業、專業農戶三類。小額農戶最高貸款額不超過2萬元,只憑信用、無需擔保即可獲得,其余兩類貸款金額不超過10萬元,需要信用和擔保;貸款利率在國家基準利率標準上略作上浮,由雙方協商確定。
其中,小額農戶的信用評級,是根據申請人上年收入、上兩年節余、家庭財產、品德、社會反映等五項指標來綜合評定,凡夠信用評級要求的,可立刻領取2萬以內的貸款額度。
“與傳統金融服務相比,農村金融主要服務農民,借錢給窮人,而窮人是沒有東西可用來抵押的,這是未來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核心。”杜曉山說,他和同事們在1994年創建了 “扶貧經濟合作社”,并與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合作,12年來累計幫扶22萬人次,貸款金額超過1億元。
事實證明,沒有抵押的農村信貸一樣可以成功—“扶貧經濟合作社”一直堅持放貸給窮人,而還款率高達90%以上。杜曉山因此認為,金融服務要在鄉村獲得成功,必須堅持沒有抵押限制的貸款模式。
“孟加拉式鄉村銀行”之夢
在杜曉山看來,要建立多元化的普惠型農村金融體系,需要更多的參與者,這次銀監會沒有將一些機構納入準入范圍,不無遺憾。
“大量‘只放貸、不吸儲’的小型貸款機構未能參與進來。實際上他們不吸儲,貸出的又是自己的錢,風險自擔,不會擾亂農村金融秩序,還可以解決資本過剩的出口問題。”
此外,目前還有一百多家民間專門機構,以社會捐款、海外贈款等來扶貧,杜曉山認為,“也應該給他們一個地位,獲取相應的準入資格,以更好發揮作用。”
四川儀隴縣鄉村發展協會就是這樣一個尷尬角色。該協會是1995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挑選48個貧困縣搞扶貧開發而專門成立的機構之一,12年來累計發放小額信貸6000多萬元,幫扶10多萬人次。“去年我們發放貸款760多萬元,拖欠超過120天的僅僅3萬多元,比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好。”協會秘書長高向軍告訴記者。
但是,“根據銀監會規定,我們無法參股(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高向軍表示,因為按銀監會現有規定,村鎮銀行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企業法人或自然人,不包括社團法人。
不過,即使可以入股,高向軍表示也不會參加。“因為10%的參股上限,很難發揮我們已經取得的那些經驗。”她更希望的是,能夠盡快獲得一張獨立的金融牌照,做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孟加拉式鄉村銀行。(《中國經濟周刊》供中國網稿件 記者 林深 魏華 黃冬/北京、吉林、四川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