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海通及建銀投資將成為試點券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進入6月,融資融券試點花落誰家的答案,似乎馬上就要揭曉。
4月24日,國務院公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其中對融資融券業務規則的明確規定,引發了市場對融資融券試點何時推出空前的關注。
在《條例》中,融資融券業務被正式列入券商業務中,并做了明確規定:上述條例已于6月1日實施。由此,市場人士推斷,融資融券業務最快有望在6月推出。
“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技術準備來看,已籌備兩年的融資融券,確實具備在當下推出的條件。”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曾參與了《證券投資基金法》和《證券法》兩部法律制定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曹鳳岐教授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如果不出意外,融資融券業務很可能在中信證券(32.10,-1.86,-5.48%)、海通證券(25.14,-1.19,-4.52%)及中國建銀投資證券三家券商進行試點。但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截止發稿時間,三家券商都還沒有接到證監會的試點通知。
券商表示已做好準備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明確表示,證監會將按照市場實際需求情況,適時、有步驟地安排和推進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
券商也紛紛表示,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技術準備已經成熟。中信證券一位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信證券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專門的技術小組,到去年融資融券的技術系統已基本準備就緒,包括定單系統、帳務系統、監控系統等,具體細則已經出來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近期證監會已經完成了對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綜合評審,由于證監會對于首批券商試點的選擇甚為謹慎,首批試點的規模從最初擬定的5家調整為現在的3家(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及中國建銀投資證券)。
曹鳳岐教授表示,“先在這3家進行試點,這也是證監會謹慎的表現,由于融資融券這件事情影響比較大,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適合,要看條件。”
6月2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已收到證監會批復,核準其為中證期貨有限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信證券目前也最有把握獲得融資融券的試點資格。
“第三張救市牌”?
記者注意到,《條例》首次明確了融資融券業務要通過證券金融公司進行。有媒體認為,融資融券的推出對市場利好,有可能成為繼規范大小非解禁、印花稅下調之后的“第三張救市牌”。
“我對拿一個新產品創新做一個救市的手段不是很同意。新產品創新不應該以漲跌為推出的時機選擇,成熟了就應該推,比如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就不應該受這方面的影響。”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胡立峰也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融資融券的推出是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和制度性建設,我不認為它是救市措施。之所以推延,是因為融資融券業務的技術環節的準備需要很長時間。”
因為融資融券業務可以有賣空機制,曹鳳岐教授據此認為,“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對證券市場是利好。對活躍市場有好處。”
可產生7946億增量資金
今年4月初,證監會發布了《關于發布證券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標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根據意見稿,證券公司經營融資融券業務的,應當分別按對客戶融資業務規模、融券業務規模的10%計算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資本準備。
專業人士估算,如果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每一只股票能有10%用于抵押融資,相當于體系內循環資金多生出10%。按截至4月30日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流通市值報79460億元計算,可給市場帶來7946億元的增量資金。
這些增量資金將從何而來?《條例》中特別提到,“證券公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自有資金或者證券不足的,可以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入。證券金融公司的設立和解散由國務院決定。”根據《條例》,融資融券可以在融資方面形成券商—證券金融公司—銀行的資金鏈條,即:由國務院設立的證券金融公司向銀行借錢,支付一定的利息,再把錢借給有資質的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再把錢借給客戶,這樣就使得銀行資金曲線進入股市,形成資金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