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這是六天內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第二次就外匯儲備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這些觀點我們已經反復說了很多次,但部分專家和媒體總是在重復同樣的觀點和邏輯,這可能會誤導決策。”一位外匯局內部人士頗為無奈地表示。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幸福的苦惱”,外匯儲備的增長、投資和收益一直是議論的焦點,《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發現,在最近一年多時間里,僅外匯局網站就曾三次就外儲損失問題做過內容相似的回應,而這還不包括外匯局局長易綱等高層在多個場合的澄清。
此次,外匯局就外儲能否直接分給民眾、能否將外匯儲備委托專業機構投資、能否剝離一部分成立養老基金等問題做出回應,上述外匯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匯局希望通過重申其觀點,來使業界在基本問題上達成共識。
免費使用外儲會造成通脹
針對“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的觀點,外匯局表示,外儲是由央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在央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并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價和自愿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而對于將外儲能否直接分給老百姓,或者剝離部分用于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外匯局則認為并不可行。
外匯局認為,外匯儲備不同于財政盈余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任何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于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后果。
除了上述理由之外,易綱還曾從央行資產和負債平衡角度來解釋外儲不能分的緣由,易綱表示,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而存款準備金和央票等則是央行的負債,央行吸收流動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提高存準率和發行央票來實現的,但二者均需要付息,外匯儲備的收益被認為是付息的來源,“如果將央行的資產拿走,誰又來承擔央行的負債呢?”
另外,外匯局還就“藏匯于民”為何難以實現做了解釋,外匯局認為,由于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愿較為強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匯。外匯局認為,目前“藏匯于民”的障礙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匯主體的持匯意愿。
已將部分外儲委托機構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外匯局還就業界關于外儲應委托機構投資的建議做出回應。
外匯局表示,為保障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性,發揮在成熟投資市場大規模經營的比較優勢,外匯儲備經營堅持以自主經營為主。同時,外匯儲備一直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拓寬投資渠道,其中包括委托經營。
外匯局還透露,從1996年起,已經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外匯儲備委托給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資產管理機構投資。“目前外匯儲備經營委托的外聘經理,均是市場知名度較高、資產規模較大、經營業績排名靠前的資產管理機構。”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是外匯局下的中央外匯業務中心,該中心以300人左右的編制,管理著價值3萬億美元的外匯資產。社科院研究員張明曾撰文指出:“以兩三百人的人力,就算是個個都超人一樣地工作,也不可能對目前的投資結構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除非是展開大規模的多元化委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