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度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
● 2007年度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 2007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
2007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發布暨第四屆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峰會期間,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發布了“2007年度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2007年度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2007年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三項評價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城市發展迅猛,中小城市數量增加了2倍以上,占建制市數量的80%以上。目前,一批中小城市創造的GDP已達數百億,創造的財政稅收已達數十億。中小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小城市已成為我國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快和諧社會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組成課題組,從2005年開始對中小城市實踐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依據相關性、可獲取性、可對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則,課題組分別構建了節約型城市、投資潛力和綜合實力中小城市三項評價體系,并進行了綜合評價。此評價目前已完成三屆。
開展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的意義在于:第一,試圖轉變中小城市領導的政績觀,樹立科學的、綠色的、環保的和可持續發展新理念;第二,樹立區域發展典型,發揮典型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第三、對城市發展方向和制定發展戰略有所導向,進而推動城市化進程;第四,引導中小城市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城市經濟工作,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第五、引導中小城市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第六,通過參與測評活動,各城市可以看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為建設節約型城市、挖掘投資潛力、提升綜合實力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提高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
考慮到統計資料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評價對象界定為縣級市、縣以及市轄縣級區,在這里統稱為中小城市。
課題組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縣市500強以及各省發展態勢較好的部分市、縣作為樣本,發放基本情況調查問卷;以回收問卷的市、縣作為評價樣本;然后,依據課題組制定的評價體系和計算方法進行綜合測評,測評結果由專家評審組審議評定后最終確定。
數據來源包括:2006、2007年度各省統計年鑒;2006年各市、縣統計資料;各市、縣提供的相關數據。
二、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
在評價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至少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數據獲取的可能。二是不存在社會公認的“大小”、“高低”、“強弱”的評價標準。三是外生變量的影響程度難以把握。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用客觀指標表征并引導主觀評價。本研究力圖利用客觀數據,通過數量化的方法得出結論。二是在比較中得出結論。本研究所有指標都采用相對數值和平均數值進行衡量,所有結論都在對比基礎上得出。
依據以上方法,課題組在總結往年經驗、充分聽取各方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建立了如下指標體系:
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節約型城市評價因子及指標
|
投資潛力評價因子及指標
|
綜合實力評價因子及指標
|
1.資源節約水平指標
萬元GDP耗能
萬元GDP耗水
2.要素產出水平指標
GDP增長速度/新增投資額增長速度
二、三產業增加值/建成區面積
農業增加值/耕地面積
勞均GDP
|
1.規模指標
年末總人口
城市生產總值
2.基礎條件指標
區位
勞動力素質
城鎮化率
城鄉信息化水平指數
公路交通便捷程度
醫療衛生條件
3.活力指標
人均GDP增長幅度
成長最快行業增長速度
全年累計吸引外資總額
民營經濟貢獻率
當年獲專利授權數
4.效益指標
地均GDP
百元固定資產實現產值
百元資金利稅率
|
1.經濟發展指標
人均GDP
人均GDP增長率
2.社會發展指標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城鎮人口就業率
教育水平指數
醫療衛生水平指數
社會保障水平指數
3.城鄉建設指標
公路交通便捷程度
城鄉信息化指數
建成區面積
行政村通車率
4.競爭力指標
民營經濟增長幅度
優勢產業增長幅度
當年實際引進外資額
本地人均GDP/本省人均GDP
5.協調度指標
居民收入增長幅度 /人均GDP增長幅度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財政收入增長率/人均收入增長率
城市污水處理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