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做大經濟總量和提高質量,著力推動轉型跨越發展
牢牢把握中央宏觀政策取向,全力以赴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保持經濟發展逆勢走強的良好勢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農民收入翻番為核心目標,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大力發展以草食畜牧業為主的循環高效農業、以設施蔬菜為主的節水高效農業、以優質林果為主的區域性特色高效農業,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和釀酒原料等特色產業。推進土地向種養能手和專業大戶流轉,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推動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全面落實牛羊產業大縣扶持政策,畜牧業增加值增長13%。新增蔬菜、中藥材、林果等特色優勢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0萬畝以上。深入實施“4個1000萬畝”工程,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1100萬噸左右。加快建設國家支持我省實施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進以坡改梯為重點的中低產田改造,新修標準梯田153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力度,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深入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促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圍繞做大總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益,積極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支持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資總額增長30%以上。加大金昌國家新材料、蘭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示范園建設。在改造提升金川公司、酒鋼公司、蘭州石化三大千億元產業鏈的同時,加快慶陽石油化工和煤電化冶、平涼煤電化冶、白銀煤電化冶運及精細化工、酒嘉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等4條區域性產業鏈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抓好承接產業轉移簽約項目的對接和落地實施,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共建園區”建設,引進資金實際到位1300億元。
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把大力發展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繼續落實和完善支持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依托交通樞紐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和特色資源開發,積極引進有實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批發市場。構建多層次的城鄉商貿服務平臺,促進居民消費增長。積極謀劃和建設文化旅游大項目,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做大旅游經濟總量,旅游總收入增長25%以上。
促進重點區域加快發展。以蘭州新區為重點,發揮蘭白核心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主導產業。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形成具有核心技術的風電和太陽能光電應用產業鏈條。建成酒泉風電二期首批300萬千瓦項目,啟動金武大型風電基地建設。風電建成裝機總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00萬千瓦。大力實施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加大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力度,加快華亭煤業20萬噸聚丙烯項目建設,爭取平涼年產7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和慶陽石化600萬噸擴能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抓好核桃峪、新莊等一批特大型煤礦項目,全省煤炭年生產能力達到7330萬噸,新增產能1570萬噸。深入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加快天水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支持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增加研發投入,增強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的研發能力,引導企業建立科技創新風險投資機制。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建設1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加快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建設一批支撐性和標志性的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基本建成蘭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環經濟基地,酒嘉清潔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環經濟基地和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循環經濟基地;完成金昌、白銀、隴西、華亭、武威黃羊5個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進度的50%。健全循環經濟統計評價考核體系。加快構建循環型農業、工業、社會三大體系。
(二)深入實施“3341”項目工程,著力增強投資拉動力
緊緊抓住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蘊含的重大機遇,用足用好現有政策,以項目帶動發展,以投資結構優化產業結構。
精心謀劃重大項目建設。圍繞打造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臺,高水平、高標準謀劃和組織實施100個省列重大項目。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投資向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富民多元產業、區域首位產業聚集,著力推進一批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項目建設。各地要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選擇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作為突破口,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推動富民多元產業和區域首位產業快速發展。千方百計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較快增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重大項目建設和支柱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做好項目落地工作,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建成投產率。加強項目管理,嚴防“豆腐渣”工程。做好項目用地統籌、征地拆遷、審批核準、資源配置、資金配套等保障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的項目建設環境。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以上。加快縣城通二級公路、干線公路網出口路和普通國省道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建設,優先支持老少邊貧地區改造提升區域干線路網,建設二級干線公路800公里以上。實現所有鄉鎮和55%的建制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抓好蘭渝、蘭新第二雙線、蘭州至寶雞客運專線、敦煌至格爾木等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銀西鐵路。加快蘭州機場二期擴建、夏河機場和成州機場建設。建成750千伏第二通道、蘭州東-天水-寶雞輸變電工程和酒泉風電基地300萬千瓦配套送出工程。增強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確保西氣東輸三線甘肅段工程如期完成。
加大信息暢通工程建設力度。制定促進全省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力爭信息化基礎設施投資完成55億元。支持大型企業利用信息化推進轉型升級。加大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工藝流程、質量管控、誠信體系等方面的推廣應用。推廣應用電子商務,引導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農村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二期工程建設。促進物聯網技術在生產過程、交通物流、質量追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示范應用。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科學規劃城市布局,依托產業集聚,突出風貌特色,積極支持蘭州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加快推進中東西三大城市群建設。積極發展中小城鎮,做大做強縣城規模,提高容納人口、吸納就業和綜合承載能力。運用政策和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城鎮建設。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進程,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
努力抓好災后恢復重建。舟曲、成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全面完成東鄉縣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完成岷縣災區公共服務設施、城鎮基礎設施、耕地復墾、農牧業等重建任務。
(三)加快蘭州新區建設,著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建設蘭州新區是全省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必須按照“以創新精神、舉全省之力、奏開放強音、促產業聚集”的要求加快推進。
落實各項支持政策。省政府已出臺《關于支持蘭州新區開發建設政策的意見》,要抓緊落實,把政策轉化為推進發展的強大動力。規范做好土地一級開發和使用權有償出讓,提高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水平,打造融資平臺,融資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籌措更多資金支持蘭州新區發展。
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蘭州至中川機場和馬家坪至蘭州新區鐵路。產業園區水電路氣及通訊網絡基本建成。核心區道路、供水、供電、污水及垃圾處理、集中供熱、天然氣管網等市政公用設施基本建成。樞紐型物流基地、商貿、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度,進一步提升蘭州新區服務功能。
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按照產業發展定位和產業園區規劃,以承接產業轉移和老城區企業“出城入園”為契機,全面推進國務院批復的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在園區內形成“產品相互關聯、技術相互協作、設施相互共享”的循環發展格局。進一步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促進已簽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已建成項目盡快達產達標。
加大新區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打造“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以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為重點,全方位宣傳推介,采取聯合招商、專題招商、定點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形式,在招大引強上取得新突破。加快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的申報、規劃和建設工作。
創新產業園區建設模式。支持蘭州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開發區、戰略投資者共同建設產業園區。加強省內區域合作,建立健全蘭州新區和各市州招商引資及利益分享機制,促進招商引資項目向蘭州新區集聚,實現招商引資資源利用最大化。
(四)深入推進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行動,著力加快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以國家實施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為契機,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切實增強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推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縱深發展。繼續抓好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六項重點任務”的落實。堅持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行動相結合,“輸血”和“造血”相結合,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發揮貧困地區干部和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切實在為民富民上見實效。
抓緊實施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以秦巴山片區、六盤山片區、藏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為指導,抓好方案實施。落實國務院扶貧辦與省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做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項目論證和申報獲批及資金爭取工作。以整村推進為著力點,以區域連片開發、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技能培訓和勞務經濟發展為主要抓手,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6%以上,按2300元的新扶貧標準減少貧困人口140萬人。
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加快農田水利、安全飲水、鄉村道路、戶用沼氣、危房改造、異地搬遷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建設科技惠民計劃示范基地。不斷提高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
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金融資金扶貧總量,采取貸款貼息、資金互助、滾動使用等有效形式,提高使用效率。積極推進社會幫扶工作,全面落實我省與天津、廈門簽訂的對口幫扶和深化合作協議,加強與中央對口幫扶單位的聯系協作,形成推動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扶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抓好中央和省上扶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市、區)建設。加大民族地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力度,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區域首位產業,促進民族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甘南州招商引資的工業項目在蘭州新區落地建設。
(五)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著力加快文化大省建設
圍繞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認真組織實施文化改革發展“六大工程”,增強文化創造活力,營造文化發展環境,努力形成具有甘肅特色的文化事業和產業體系。
全面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實施“1313”工程,構建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隴東南文化歷史區、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打造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文化產業發展等13個板塊的文化發展工作。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籍的保護,科學保護開發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建立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動農家書屋向自然村、國有農林場、寺院、社區延伸。加快建設和完善省文化館、省圖書館、省美術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等重點文化設施。支持藝術創作生產,重點實施“十個一”文化精品創作工程。加強廣播影視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戶戶通”工程。實施全省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全覆蓋工程。推進金昌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復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高科技型等六個類型的文化產業。重點發展出版發行和印刷、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文化旅游、民間民俗工藝品加工等五個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文化創意、節慶會展、數字內容、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等五個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敦煌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蘭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推進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推動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做大做強甘肅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公司、甘肅廣電網絡有限責任公司和省演藝集團。積極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抓好20個投資在10億元以上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辦好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和第六屆省文博會。
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整合文化旅游資源,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拓寬產業融合發展路子。促進文化與體育、金融、生態、飲食、養生等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轉制國有文化企業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規范的資產經營責任制。推進文化企業和文藝院團股份制改革試點,完成20家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轉換機制,增強活力。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按照全面小康社會生活質量和社會和諧目標要求,繼續實施“十大惠民工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繼續為民辦實事。按照擇急擇重、量力而行和普惠制原則,集中力量辦好10項26件實事:(1)實施城鄉居民職業技能培訓工程;扶持1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2)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補助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15%;農村低保標準提高28%;農村五保省級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000元;為重度殘疾人家庭發放護理補貼。(3)實施2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實施7714戶墾區危房改造;實施2000戶游牧民定居工程;新建25800套廉租住房;新建57300套公共租賃住房;實施4.4萬套棚戶區改造;對10萬戶城市住房困難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5)建設250個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實施100個鄉鎮衛生院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6)新建100個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7)解決2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3萬戶農村沼氣用戶;建設3000公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8)實施6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9)建設100個縣鄉農貿市場。(10)在500個鄉鎮(街道)安裝視頻監控系統。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認真實施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計劃。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帶動就業行動,擴大小額擔保貸款規模,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在城鎮落戶就業,勞務輸轉500萬人次以上,勞務收入達到600億元以上。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構建和諧勞資關系。采取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和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等措施,確保增收計劃全面落實。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繼續實施城鄉幼兒園建設工程。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和落實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加快民族地區中小學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新一輪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和補助津貼。大力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技能培養特色和教學質量,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全免學費政策,穩定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加快建設蘭州新區職教城。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抓好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高校協同創新能力。加強繼續教育工作。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著力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逐步推進中心城市醫院改擴建,緩解“住院難”問題。繼續鞏固和提高基本醫保待遇水平,確保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有序推動基本藥物制度向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不斷提高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服務群眾的水平。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醫療衛生機構。繼續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幫助解決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和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深入開展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建成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實現人口基礎信息共享應用。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加快甘肅科技館建設。開工建設甘肅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力爭在全運會等賽事中取得好成績。加強統計監測,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加強婦女兒童工作。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養老事業發展。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優撫安置工作。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地震、氣象、測繪、社會科學、參事、文史、地方志、檔案管理、慈善和紅十字會等工作。
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完善信訪制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行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整頓規范市場秩序,落實監管責任,確保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深化甘肅平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七)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圍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發揮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指導作用。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研究制定符合科學發展、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重點開發區域突出工業化、城鎮化,綜合評價經濟增長、質量效益、產業結構、資源消耗、社會發展、生態和環境保護等指標。限制開發區域突出城鎮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文化旅游、生態環境保護、農民收入等評價指標。禁止開發區域突出城鎮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利用評價指標。
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規劃,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510萬噸。加快推進建筑、農村、商業和公共機構節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突出重金屬、危險廢物和化學品三類污染物防治。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進一步推進蘭州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不斷改善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質量。抓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扎實推進重大生態保護治理工程建設。加快引洮供水二期、引哈濟黨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啟動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爭取獲批“兩江一水”、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推進張掖、隴南、甘南等市州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建設。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大力發展沙產業,有效促進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打好植樹造林、水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恢復整體戰,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繼續抓好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天然林保護、三北五期、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退牧還草、造林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著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預防能力,努力提升防災減災水平。
(八)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不斷完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改革開放中推進大開發,實現大發展。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落實好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力度,運用市場機制促進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戰略重組。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啟動牧區草原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繼續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積極開展水利改革試點,推進水價改革,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穩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鞏固基層醫改成果,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建設。繼續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
加快金融業創新發展。繼續打好金融服務“五大攻堅戰”,確保實現新增信貸投放1400億元以上、企業首發上市4家、直接融資600億元以上、“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的目標。實施地方金融機構新一輪增資擴股。完善銀政銀企合作機制,做好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項目儲備,積極推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
扶持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加快發展。認真實施國家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新36條”,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和相關部門出臺的細則及具體措施。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力爭非公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以上。
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進外貿轉型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參與境外資源開發、承包海外工程、開展技術研發機構和營銷網絡的合作并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審慎決策,規避和防范投資風險,確保資產安全。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積極搭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合作平臺,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完善招商引資項目庫建設,加強利用外資工作,開展“民企隴上行”大型招商活動。繼續辦好“蘭洽會”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確保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