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1月2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王正偉
各位代表:
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五年工作回顧
自治區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闊步前進的五年。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奪取了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本屆政府2008年初提出的“一年一個新臺階、五年實現新跨越”的奮斗目標。
這是綜合實力大提升的五年。全區生產總值先后突破1000億和2000億大關,由919億元提高到2327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長12.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連續跨上100億和200億大臺階,由80億元提高到264億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長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21.8億元提高到2110億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長31.5%。工業增加值由376.7億元提高到879億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長14.5%。全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均提前一年實現翻番。
這是發展方式大轉變的五年。“一優三高”引領農業升級。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三大示范區”,突出抓了120個示范基地,全面完成了“三個百萬畝”設施農業工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重點培育的13個特色產業規模和效益年均兩位數增長,占農業總產值的83%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6%。農業增加值達200億元,是2007年的2倍。“五優一新”助推工業轉型。實施了“三大千億”投資計劃,煤炭產量、煤化工產能分別達8600萬噸、1700萬噸,均是2007年的2.2倍;火電、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1640萬千瓦、265萬千瓦,是2007年的2.2倍、10.5倍;光伏發電從無到有,裝機容量達70萬千瓦;建成±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外送電實現歷史性突破,“五優一新”產業增加值占比達72%。六大高耗能行業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7個百分點。建成世界首套煤制烯烴裝置和首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火電機組,巨型水電葉片鑄造技術、超重型綜采成套輸送裝備和數字礦山集成應用達到世界一流。嚴格執行節能減排十大鐵律,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萬元GDP綜合能耗五年降低16.86%。“四大體系”提升服務業水平。建成了“三大口岸”和“九大物流園”,覆蓋全區、輻射周邊的現代物流體系基本形成。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接待國內外游客和旅游總收入分別達1341萬人次和103億元,是2007年的1.8倍和3.3倍。完善金融體系,4家農村商業銀行完成改制,22家金融機構落戶我區,小貸公司、村鎮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快速發展。扎實推進“雙百”、“萬村千鄉”等市場工程,城鄉消費持續活躍。深入實施名牌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0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49億元,是2007年的2.4倍。
這是城鄉面貌大變化的五年。按照把寧夏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規劃建設的理念,統籌推進城鄉山川共同發展。提出打造黃河金岸的構想,編制實施沿黃城市帶建設發展規劃,全線貫通了402公里黃河標準化堤防和508公里濱河大道,建成一批標志性建筑,沿黃兩岸新增生態綠地75萬畝、耕地9萬畝,恢復湖泊濕地20萬畝,“一堤六線”格局基本形成。著力推進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實施重點項目300多個,完成投資200多億元。全區城鎮化率達50.7%,比2007年提高6.7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18個縣市生產總值翻番,18個縣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翻番,6個縣市進入西部百強縣。
這是發展后勁大增強的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06億元,是自治區成立50年總投資的1.9倍。建成任家莊、清水營等大型礦井和水洞溝、馬蓮臺等現代化電廠,中石油寧夏石化500萬噸煉油、神華寧煤煤制烯烴一期等重大產業項目投產見效。完成太中銀鐵路、銀川火車新站、同沿高速等交通項目,鐵路運營和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1029公里和2.65萬公里、1324公里。建成河東機場二期、中衛沙坡頭和固原六盤山支線機場,旅客吞吐量達391萬人次。推進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揚黃灌區節水改造等農林水項目,改造中低產田35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8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05萬畝、沙化土地239萬畝。完成“六個百萬畝”生態林業工程,五年造林6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2.8%,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銀川平原躋身“全國十大新天府”之列,寧夏應對氣候變化及反貧困經驗受到聯合國關注和好評。
這是改革開放大突破的五年。成功舉辦了三屆中阿經貿論壇;啟動實施了中阿經貿論壇永久性會址、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和惠農陸路口岸等一批服務開放的重點項目,開通了到迪拜、首爾的國際航線,對阿合作“三大基地”、“五大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連續四年舉辦“六大節會”,圓滿組織光彩事業、世界僑商寧夏行等重大活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4369億元。先后與19個國外省州市建立友城關系,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實際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額分別以年均36.7%和7%的速度增長。政府機構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區直管縣、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流轉、集體林權、水權轉換、農墾企業化等改革取得實效。全區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基本建立。區直5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教育、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有序開展。引進中糧、國電、中鋁、中電投等27家央企參與戰略重組,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4167.9億元、利潤130.3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4.4倍、10.3倍。非公有制經濟占到全區生產總值的48%。
這是社會事業大發展的五年。教育事業上,“兩基”攻堅通過國家驗收,義務教育實現初步均衡發展,在西部首先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全國率先啟動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校舍415萬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實施的“營養早午餐工程”惠及37萬山區農村學生,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使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20萬人次受益;建成西部規模最大的職教園區和實驗實訓基地,中職招生增速全國第一;寧夏大學進入“211工程”行列,醫科大學實現“申博創大”目標,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實現“零突破”,民辦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化解高校債務22.9億元;學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穩步推進。科技人才上,建設國家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1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個,實施重大科技專項11個,取得科技成果87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授權專利4051件,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走在全國前列,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柔性引進院士80人、知名專家181人,全職引進博士244人。醫療衛生上,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寧夏人民醫院新院等重點項目4個,新建、改擴建市縣鄉衛生院202個,床位數達2.6萬張,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483個,在全國率先實行藥品采購“三統一”政策,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醫藥、回醫藥快速發展。婦幼衛生“四免一救助”擴大為“六免一救助”,惠及82萬婦女兒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扎實推進,“少生快富”工程取得實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到8.93‰。文化體育上,建成賀蘭山體育場、寧夏大劇院等文體工程30個,基本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全覆蓋、直播衛星戶戶通、農村電影放映無盲點、公共文化場所全免費;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健康發展;電影《畫皮》和舞劇《花兒》、《月上賀蘭》等榮獲國家級大獎;競技體育取得突破,在中西部率先實現農民健身工程全覆蓋。社會管理上,干部下基層主動傾聽社情民意,政府“一站式”服務利民惠民,治安形勢總體平穩,食品藥品監管有力,安全生產管理有效,民族團結經驗全國推廣。統計審計、國土資源、地質勘查、文史參事、防震減災、外事僑務、婦女兒童、紅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上,五年辦理全國和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1062件、政協委員提案2613件,向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和決定議案48件,公布政府規章52件,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71項。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啟動開展“六五”普法。反腐倡廉力度進一步加大,城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推進。
這是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連續五年實施民生計劃,總投入210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59元提高到1983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181元提高到6180元,分別是2007年的1.8倍和1.9倍,年均分別增長12.8%和14.2%。實施35萬生態移民工程,啟動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累計投入85.6億元,建成移民住房8.1萬套,搬遷安置28.2萬人。提前一年實現農村人飲安全規劃目標,220萬群眾喝上放心水。傾力打造“黃河善谷”,成功舉辦國家級慈善博覽會,六大慈善園區招善引資74億元,慈善事業和產業扶貧融合發展。率先在全國以地方立法推進全民創業,累計建立孵化創業基地221個,創辦小企業1.5萬個,創造新崗位1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提前10年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立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財政補助逐年提高,參保率分別達96.7%和83.4%;率先建立高齡老人生活和孤兒養育津貼、城鄉大病醫療救助、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以及醫療保障制度;妥善解決了27.8萬名企業職工、離退休人員、老工傷人員的養老、醫療、工傷保險等歷史遺留問題;兩次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四次提高最低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生活補助標準,五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首創廉租房配建制度,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8.3萬套,解決了15.7萬戶城市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實施塞上農民新居和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建設新村193個,整治舊村1501個,改造危窯危房20.6萬戶,100萬群眾喜遷新居。
五年來,我們集中力量辦成了一系列打基礎、謀長遠、促發展的大事,解決了一系列解民憂、惠民生、促和諧的難事,為構建和諧富裕新寧夏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有效應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了經濟的平穩回升;我們成功舉辦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活動,向國內外展示了寧夏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奮力跨越的新形象;我們爭取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寧夏長遠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積極推動沿黃經濟區躋身全國18個重點開發區,寧東基地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并成為“能源金三角”核心區之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區域;我們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制定并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我們積極推動中阿經貿論壇升格為中阿博覽會,為向西開放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我們爭取國家批準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全面提升了我區在國家發展大局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極大地增強了全區人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五年,我們付出了艱辛,實現了跨越,每個寧夏人都為之振奮和自豪。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拼搏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全區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市區,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寧夏的發展差距依然很大,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小,整體實力弱,城鄉山川區域發展不協調,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加劇,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難度加大;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水平不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夠,調結構、轉方式的壓力較大;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扶貧攻堅和改善民生的任務繁重;四是社會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后,就業、醫療、社保、住房、物價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還很艱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仍需加強,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夠、工作作風不實、領導發展的能力不強。對此,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在今后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