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奮力奪取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今后五年,是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處于孕育當中,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興起,為我們發展帶來了嶄新機遇。當代中國正處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黨的十八大凝聚了科學發展共識,為我區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寧夏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黃金期,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特別是國家實行差別化政策,批準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為我區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在解放思想中實現新突破,在務實苦干中再創新輝煌。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沿黃經濟區發展戰略和中南部地區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轉變方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力促創新,全面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17年,力爭實現“四個翻番”、“兩個倍增”。“四個翻番”是:全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2年的基礎上力爭實現翻番,分別達到4700億元、530億元、4200億元和1100億元。“兩個倍增”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2年的基礎上力爭實現倍增,早日突破35000元和10000元大關。在此基礎上,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屆時,一個更富庶、更開放、更美麗、更智慧、更幸福、更平安的和諧富裕新寧夏將全面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優化經濟結構,建設富庶寧夏。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統籌推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加快構建特色突出、優勢明顯、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現代產業體系。
提質增效,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一優三高”引領,進一步提升“三大示范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計劃。在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的前提下,理順糧食等農產品價格,讓種糧務農有效益、得實惠。按照產業關聯緊密、專業分工合理的要求,高標準建設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文化長廊,培育壯大十大“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引領現代農業上水平、增效益,特色農業占比達到85%。實施生產經營體制創新計劃。扶持發展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農戶入社率達到65%,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網絡,發展連鎖經營和冷鏈物流,加大名優品牌培育,讓更多的“寧”字號綠色農產品進入高端市場。實施基礎裝備改善計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高標準建設旱澇保收田。加快農機更新換代,優化裝備結構,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實施質量安全提升計劃。健全區市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推行“三品一標”認證體系;開展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場)建設,集中創建一批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和水產養殖示范場。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搞好農業生態建設,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轉型升級,發展新型工業。加快實施“三大千億”投資計劃,做優產業,做大園區,做強企業。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擴大總量、提升質量和優化結構并重,做好產業上下游、左右鏈、中高端的延伸文章,做大做強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集群,實現主導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現代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形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加工轉化基地、西部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產品加工優勢區。推進園區集約發展。以國家和自治區級園區為載體,明確功能定位,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各類園區優化整合,著力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產業園區。創新“飛地經濟”、“一區多園”等發展模式,新上產業項目一律進入園區。到2017年,形成產值過100億元的現代工業園區15個。推進企業集聚發展。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科學利用力度,促進優質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支持神華寧煤、中石油寧夏石化、中電投寧夏能源鋁業等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產業重組、技術改造,實現超常規發展,打造年銷售收入過300億元的重點企業6個、100億元的17個、50億元的22個。深入實施“百家成長千家培育”工程,支持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增強為大企業協作配套的能力。
提質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規劃引領,拓展開放領域,實現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金融、商務服務等為重點,注重服務業與生產環節的配套,打造面向西部大開發的綜合服務基地。以旅游、餐飲、娛樂等為重點,注重服務業與消費者的銜接,打造西部獨具特色的國際旅游目的地。以交通物流、批發零售等為重點,注重服務業與網絡化的結合,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以文化教育、回醫回藥、健康養老等為重點,注重服務業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打造富有穆斯林特色、輻射周邊地區的宜居休閑地,力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以上,全面構建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二)以“兩區”建設為統領,推進改革開放,建設開放寧夏。
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是國家戰略、寧夏使命。要把中阿所需、寧夏所能有機結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把我區打造成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
構筑開放平臺。高質量辦好“六大節會”,推進會展經濟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特別要辦好中阿博覽會,打造一流的國際性展會。高標準規劃建設銀川綜合保稅區,大力引進品牌企業,使其成為集保稅物流、加工服務和口岸作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用國際化視野謀劃銀川濱河新區,聚集特色產業,建好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寧夏清真產品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所,形成西部地區大宗商品定價中心、交易中心。全面建成對阿合作“三大基地”、“五大中心”,構筑匯集全球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寧夏平臺”。
完善便捷通道。積極爭取航權開放,開辟更多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爭取國際旅客落地免簽和120小時口岸簽證,開展離境退稅和免稅試點,把銀川打造成區域性航空樞紐。建設銀川至西安、寶中復線等快速鐵路,完善“五縱三橫”鐵路網;實施京藏高速石嘴山至中寧段改擴建等公路項目,提高“三縱九橫”公路網等級,增強內進外出通達能力。提升現有口岸功能,發展“公鐵聯運”、“鐵海聯運”,提高貨物吞吐能力,形成綜合立體、高效運營的現代化、低成本物流通道。
培育要素市場。推動成立由阿拉伯國家銀行參股的綜合性試點銀行,吸引海合會國家金融機構來寧設立分支機構,建立中阿合作產業發展和風險投資基金,推進資本項目定額定向開放。發展現代融資租賃業,引導私募股權基金來寧投資,設立寧夏中阿國際股權交易所,搭建股權、產權、債券交易平臺。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中阿貿易結算中心,鼓勵中阿雙邊貿易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努力形成面向中東阿拉伯國家、服務全國的要素聚集寶地。
推進合作共贏。加強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東中部地區的合作,深化能源化工“金三角”、呼包銀榆經濟區和陜甘寧革命老區聯合發展機制,強化與周邊省區在資源、旅游等領域的開發合作。探索建立高級別的中阿多邊交流協商和互助合作機制。鞏固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開拓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吸引國內外500強企業來寧投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赴外投資和承包工程,拓展國際勞務輸出和對外技術合作。
創新體制機制。放寬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財稅金融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和轉移支付,加大對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稅收優惠。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深化農村產權、征地、戶籍、社保等改革。加快水、電、氣價格和收費改革。推進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等改革。完善涉外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全面構建促進內陸開放的政策機制。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實踐,寧夏這個西部欠發達民族自治區終于站到了國家開放發展、試驗創新的前沿。我們一定要引全國之才,舉全區之力,集全民之智,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把我區建成政策優、體制新、機制活的新型試驗區,走出一條內陸地區改革開放、跨越發展的成功之路!
(三)以“兩大戰略”為抓手,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寧夏。
把寧夏作為一個大城市規劃建設,全面推進沿黃經濟區發展和中南部地區扶貧攻堅,堅持生態文明、環保優先理念,統籌寧夏山川城鄉協調發展、綠色發展。
大力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打造“四帶一高地”,使沿黃經濟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培育壯大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等一批新興經濟區,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增強城市聚集功能。打破行政區劃束縛,加快毗鄰市縣相向發展,實現各地間的能源、交通、通信、生態等配套設施同體共建,金融、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同城共享。完善濱河大道綜合功能,新建一批沿黃標志性建筑和特色文化旅游景點,形成千里沿黃生態文化景觀長廊。
深入開展中南部扶貧攻堅。實施六盤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繼續推進生態、教育和勞務三大移民,積極構筑專項、行業和社會扶貧大格局。建設六盤山國家生態補償示范區和旅游扶貧開發試驗區。依托“黃河善谷”,加大招商招善力度,辦好六大慈善園區。建設一批扶貧產業示范基地,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讓35萬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讓65萬群眾脫貧有保障、發展有項目、致富有產業,使100萬貧困人口早日擺脫貧困,與全區人民一道跨入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把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統籌謀劃,堅持集約、綠色、低碳、智能理念,加快沿黃城市帶、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構筑以沿黃經濟區和固原市為中心、各縣市為基礎、重點鎮和中心村為補充的新型城鄉發展格局。啟動城市擴容提質工程,加快建設新城區,穩步改造老城區,全面消除“城中村”,徹底整治城鄉接合部。實施集鎮改造工程,堅持政府投入與社會投資互動、基礎設施改造與產業培育同步,建設100個交通節點型、旅游度假型、加工制造型、資源開發型、商貿流通型重點鎮。實施幸福村莊計劃,改造建設1000個特色新村,實現道路、供排水、清潔能源、垃圾處理和優美環境“五到農家”,推動自然村向大村莊、小城鎮集中,努力建成設施配套、產業支撐、規模適度、生態優美的新農村。
堅持不懈建設生態文明。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構建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舒適的生活空間、自然和諧的生態空間,努力實現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支持寧東、石嘴山等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形成低消耗、高效益的節約型發展方式。深化“優美環境、清潔城鄉”行動,以治臟治亂治差、綠化亮化凈化為重點,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營造天藍地綠、水凈氣清、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環境。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草)、防沙治沙、濕地保護、綠化美化五大生態工程。全力打造沿黃景觀林、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中部干旱帶防風固沙林和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四大綠色長廊。千方百計保護好、建設好賴以生存的秀美山川、美好家園,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四)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速信息化進程,建設智慧寧夏。
建設智慧寧夏,基礎在教育、關鍵靠科技、標志是信息化。要把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提升作為搶占發展制高點、提升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來抓。
強化智力支撐。深入實施《寧夏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全力推進素質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覆蓋面,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面向市場的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政策,用好用活本土人才,重點引進一批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推進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部區、省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緊盯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形成一個產業一個研發平臺的科技服務模式。注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廣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產出見效快的共性關鍵技術和科技成果。深化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現主要農產品名優品種、實用技術全覆蓋,打造西部制種優勢產區。到2017年,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到全區生產總值的1.8%以上,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3%。
提升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實施全民上網計劃。加快有線和無線寬帶網絡平臺升級換代,推動三網融合發展,開展4G建設試點,構建全區信息高速公路,實現所有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和80%以上的自然村寬帶網絡全覆蓋,讓全民享有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網絡服務。完善政務信息體系。以提供政務與公共服務信息為重點,建設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型電子政務平臺,把所有政府機構能夠提供的政務信息全部送上互聯網,全天候24小時在線提供服務,構建滿足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體系。建設民生智慧平臺。圍繞就業、理財、旅游等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加快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家政、智慧社保等重點行業平臺建設,為群眾創造更便捷、更環保的網絡生活方式。推動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保等基本公共信息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發揮信息化助推作用。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城鎮化、提升農業現代化。利用新一代技術,改造特色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實現50%以上的企業研發設計信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在縣級以上城市建設區域性平臺,實現交通、治安、抗災救災等智能化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發展精準農業,實現四化同步發展。
(五)以提高“兩大收入”為核心,切實改善民生,建設幸福寧夏。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是發展之本、幸福之源。要豐富民生計劃內容,發展各項民生事業,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區人民。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和培訓服務力度,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突出抓好失業人員就業培訓和再就業服務工作,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充分就業。
增收是民生之源。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實現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高于全區生產總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社保是民生之基。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全面做好社會保險、救助、福利和慈善等工作,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建成統籌城鄉、保障有力、層次清晰、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加快城市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建立滿足不同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讓城鄉困難群眾住有所居。
健康是民生之福。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社區傾斜。大力培養全科醫生,充實基層醫療隊伍,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醫德醫風、和諧醫患關系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優質、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寧夏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加強人口控制與服務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文化是民生之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扎實開展民風建設。面向基層、貼近群眾、服務大眾,繁榮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民族特色文化事業,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優秀文化,提高文化產品質量,構建內容豐富、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科技嫁接、文化旅游交融、相關產業聯動發展,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全區生產總值的4%。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責任重于泰山。我們一定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在群眾期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急難上見真情,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勉務實,夙夜在公,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讓全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
(六)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基礎,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平安寧夏。
民族團結和諧是寧夏的靚麗名片。要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鞏固發展人際和諧、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的大好局面,著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和諧區。
保障群眾合法權益。落實領導干部信訪責任制,健全群眾權益維護機制,暢通公眾訴求表達渠道,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物價調控監管,穩定物價總體水平。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加強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全面提高基層組織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夯實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和行業協會、社會組織開展工作,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加強信息網絡建設管理,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有效維護社會安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重點行業、地區和場所的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進一步增強百姓的安全感。做好國家安全工作。堅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加快構建公共安全體系,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食品藥品監管,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預知、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能力。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認真執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宣傳教育“七進”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充分發揮宗教工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全區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互幫互學,繼續發揚互助友愛的優良傳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維護各民族間兄弟般的團結,讓仁義誠信、安康和睦的陽光灑滿每個角落,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遍寧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