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今后五年,是沈陽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繼續深入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支持沈陽經濟區開展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的難得機遇,發揮比較優勢,應對各種挑戰,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推動沈陽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加速前行。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到二○一七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基本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激發發展活力。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務求在形成產業創新機制、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協同推進投融資管理、城鄉統籌、社會管理、土地科學合理利用等各方面改革創新,著力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穩步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加快沈陽經濟區一體化進程。
——推動轉型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裝備制造業走向智能化、成套化、高端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000億元,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扎實推進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推動服務業走向高端化,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2%,加快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現代商貿中心。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一市三縣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25%和20%。實施創新驅動,加強人才培養和智力資源開發,著力構建完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藝術精品創作,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加快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挖掘沈陽文化底蘊,叫響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大力加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建設國家文明城市。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努力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建成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老齡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城鄉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宜居之都。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打造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各地區按照功能定位建設發展,形成科學合理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推進節能減排,支持節能低碳產業發展,增強市民環保意識,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水平。繼續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努力把沈陽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