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劉新華昨日在京指出,5年來,證券業認真履行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時有關證券業開放的承諾,并超出承諾,主動實施了部分開放資本市場的措施。
劉新華是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五周年”特別活動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取得了積極成效,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與市場發展的階段和水平相適應。今后,中國證監會將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兼收并蓄、為我所用以及公平競爭、互利共贏的原則,繼續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下一步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有關部門的基本思路包括:一是繼續推進QFII制度試點,研究擴大QDII試點。積極穩妥擴大QFII規模,引入不同類型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探索建立QFII投資規模與資本市場發展的聯動機制。審慎開展QDII試點,取得經驗后適當擴大參與試點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范圍。二是繼續支持境內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優質公司以A+H等方式在境內外同時發行上市,支持H股公司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為紅籌股公司回到境內市場籌資創造條件。三是繼續推動符合條件的證券期貨中介機構“走出去”,增強國際影響和競爭力。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研究基金管理公司到境外募集資金投資于境內市場等業務創新,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國內期貨公司在境外開展期貨業務。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境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四是積極探索跨境監管合作,增強跨境執法合作能力。五是綜合考慮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路徑。研究和細化我國資本市場擴大開放的各種預案,修訂和完善相關配套規范性制度,進一步擴大我國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劉新華介紹說,早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之初,為開辟境外資金投資我國上市公司的渠道,我國就建立了專門面向境外投資者的B股市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又允許中外合資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股票并上市。
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后,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邁出了新的步伐。5年來,我國認真履行了包括允許外國證券機構直接從事B股交易、允許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并從事相關業務等在內的證券業對外開放的各項承諾。截至2006年11月,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共有8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共有24家,有4家外資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成為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分別有39家和19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直接從事B股業務。
在認真履行加入WTO承諾的同時,我國結合資本市場實際,在人民幣資本項下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于2002年主動實施了QFII制度,允許境外資金通過QFII投資A股市場。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獲準投資額度合計86.45億美元;另有5家外資銀行獲準開展QFII托管業務。今年,新修訂的QFII管理辦法發布實施,放寬了QFII的資格條件和資金進出鎖定期,增加了QFII開戶、投資方面的便利。此外,今年2月1日《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實施,允許外國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這些措施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劉新華認為,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有助于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有助于促進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境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