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的“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大會做了題為“打破思維定式,釋放發展潛力”的發言。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虔)11月1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的“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在海口舉行,與會嘉賓深入交流研討與經濟增長新動力相關的重大課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大會做了題為“打破思維定式,釋放發展潛力”的發言。
鄭新立指出,三季度公布的經濟數據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已經持續了3年多的經濟下行態勢還沒有改變,經濟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還看不到什么時候能夠改變這種下行狀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特征是過剩,產能過剩、供給過剩。短缺經濟條件下,主要特征就是短缺,鄭新立認為,我們對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短缺認識深刻,而且有了解決的辦法;但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剩的基本矛盾、基本規律認識還不夠,缺乏有效的應對辦法。
鄭新立介紹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能力無限擴張,和廣大居民支付能力需求的矛盾,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如果對全面的過剩不保持高度的警惕,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聽任經濟繼續下滑,將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他指出,去年我國人均GDP是6750美元,正處于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等收入國家跨越的階段,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在這個階段跨不過這道檻,一直徘徊在人均GDP六七千美元之間,所以現在不能滿足于目前經濟增速處在合理的區間,而是要找到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他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物價增速現在降到了2%以下,反通脹已經不是主要矛盾,反通縮才是”,他建議,要通過改革釋放發展的潛力。
鄭新立提出要打破以下幾個改革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式,通過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釋放發展潛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第一,要打破農民工市民化會加大城市公共服務負擔的思維定式。因為通過戶籍制度的改革,農民工的市民化的潛力釋放出來了,如果每年進入城市的人口保持在1個百分點,就會有1300萬人左右,那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個人消費都將形成強大的需求,成為未來十幾年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強大的動力源泉。農民工把家里的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接到城市,團聚以后在這個城市工作,形成一個產業工人構成的新成員。他們提供的需求也將成為城市化的強大動力。鄭新立提出,現在留守兒童6000萬,留守婦女4000萬,留守老人4000萬,加上2.6億農民工,幫助他們實現全家團圓夢,將會對現在留在農村的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第二,要打破農村土地改革將會沖擊農戶在農村的經濟主體地位和18億畝紅線的耕作紅線的思維定式,釋放土地和勞動力的潛力。
第三,要打破一談發展就上工業項目的思維。
第四,要打破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必然會加大金融風險的思維定式。
第五,要打破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壟斷性行業必然會帶來無序競爭的思維定式,釋放民營資本的潛力。
鄭新立認為,只要改革到位,把潛力釋放出來,到2020年人均GDP將有可能達到1.2萬美元,順利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如果掉以輕心,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區間跨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將會成為一個問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