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富豪在香港星展銀行和香港荷蘭銀行開戶投資后,非但自己的數千萬身家很快灰飛煙滅,反而還倒欠下銀行的一筆巨額債務,這場變故都源于銀行推銷的一種叫KODA投資理財項目,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產品?這種產品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黃明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告訴記者,KODA的全稱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也被稱為Accumulator,國內翻譯為累計期權,這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投行是盡量的想兜售這種復雜的衍生產品,他們有很大的激勵機制,在復雜衍生產品上他們賺的越多,這些銷售員的獎金也拿的越多。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天表示,堅決反對高杠桿率下的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必須遵循風險可控的原則。最近,中國內地企業家身陷金融衍生品的消息不斷被公之于眾,中信泰富巨虧150億元,曾榮膺內地首富的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巨虧7.4億元。其實,從去年開始,不少內地的客戶陸續接到香港一些銀行的催款通知單,要求這些客戶在10日內償還欠款。這讓這些客戶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因為他們在香港這些銀行里的存款高達數千萬港幣,怎么會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就反倒變成了銀行的欠款大戶了?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叫郝婷的投資者。
香港理財不僅數千萬身家灰飛煙滅,還倒欠銀行巨額債務
2007年8月份,北京的郝婷在香港的星展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賬戶,隨后把在其他銀行的資金陸續轉入到星展銀行,但是短短幾個月之后,她賬戶上的8000多萬資金卻化為烏有,而且還倒欠星展銀行9千多萬。
星展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郝婷:“從匯款方能拿到證據的是8088萬(港元),然后全部都轉進去了,轉進去以后就變成這樣,兩個月的時間他就告訴我,我的錢就不能動了,然后再通知就是我欠他的錢了。”
郝婷發現帳戶出現問題,是當時公司正在簽定一份購貨合同,需要從星展銀行開具一張40萬美元的信用證。
郝婷:“他說你這個帳戶不能動了,被凍結了,我當時非常吃驚,我說為什么?我說我多少錢在你那,為什么一個40萬美金的信用證都開不出了,他說你的額度不夠了。”
這讓郝婷大為吃驚,明明自己的帳戶里有8000多萬的資金,怎么突然就說額度不夠了,她不明白自己的帳戶到底發生了什么。
郝婷:“兩個月的時間,8000萬就變成負9000萬了,為什么會是這樣?這么多的錢好象做夢一樣,我到現在有時候都覺得,這是真的嗎?因為我不相信,活生生的現實中就會發生這種事情,我真的都不太相信,因為你這么多年的辛苦,這么多年的積蓄,就這么一下就沒了,并且你沒的莫名其妙,你不知道它是怎么沒的。”
記者:“郝婷帳戶的8000多萬資金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變成了負的9000多萬,這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一樣,不過這確實是現實中真實發生的,而且發生這樣事情的遠不是郝婷一個,在北京做律師的賴建平,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在香港荷蘭銀行做投資的2000多萬港元,如今不僅一分錢不剩,他還倒欠荷蘭銀行200多萬港元。”
2007年6月,賴建平在朋友的介紹下,在香港荷蘭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帳戶,之后他向帳戶打入了400多萬港元,這位朋友也成為他在荷蘭銀行的投資理財顧問。
荷蘭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賴建平:“通過她來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服務,提供貼身的VIP的服務,讓我們這個財富能夠增值。”
之后賴建平就按照荷蘭銀行投資顧問建議進行投資理財,然而剛剛過了兩個多月,這位投資顧問就不斷打來電話,銀行也不斷發來催款通知單催促賴建平繼續往帳戶內打入資金。
賴建平:“每當她告訴我們要差錢的時候,我們想方設法把錢補上,過段時間又不夠了,不夠了沒錢了,把家里掏空了那就向朋友借,向親戚借。”
從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的3月份,短短4個月的時間,賴建平陸陸續續又向帳戶打入資金1000多萬港元。
記者:“加上你前期和后期追加的一共多少錢?”
賴建平:“我一共將近2100萬港幣大數,現在是沒有了,就全賠了,而且按他們說法是,到去年11月底的時候我還欠他們二百多萬,我倒欠他們兩百多萬。”
在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客戶因為倒欠銀行巨額資金,被香港的外資銀行告上了法庭,另外還有一些客戶準備起訴這些香港的外資銀行,討要自己的損失。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現在在我們律師事務所來登記委托的大概有十幾個客戶,這十幾個客戶,絕大部分都是屬于在房地產或其他一些國際貿易,或者一些實業投資方面的企業家,少的欠他們(銀行)幾百萬,多的欠上千萬,甚至上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