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行動”、“媒體加入”、“婚介呼應”、“老百姓關注”——這種全方位參與的“相親時代”的到來本身不具有什么爭議,但在這個互動過程中,隨之出現的一些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傳統倫理觀相悖的現象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爭議。
鑒于此,筆者進行了相關調查,試圖梳理“相親現象”背后的癥結和處方。
擇偶觀日漸物質化
【現象】
“沒車沒房免談”、“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難以接受‘裸婚’”、“嫁給富二代,可以少奮斗許多年”、“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等等,這些是當今年輕人在擇偶過程中的一些聲音,擇偶標準出現明顯物質化。至于對方的人品如何、學識怎樣、潛力大小等方面,很少給予關注,或者被放到第二位。
此外,“相親”也成為了一種快餐式行為,而判斷的依據主要是從物質條件方面去衡量。比如:8分鐘約會。年輕人通過幾分鐘的交談,決定是否繼續交往。條件不合適感覺不好,就接著尋找下一個。
車子、房子成為了婚姻的決定因素。
在20世紀70、80年代,“裸婚”是比較普遍的事情。兩口子工作后組建家庭,一般都沒有房子,幾乎都是擠在單位的職工宿舍里,五六平方米的宿舍承載著一個家的成長。許多家庭,都是從那個狀態慢慢走過來的。
對于父母輩們來說,過去那種從無到有、一起奮斗的過程,都成為了婚姻生活幸福的基石。
但由于社會浮躁,現在一些青年人追求的是“少奮斗幾年”,追求的是“更高的起點”。
【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物質化擇偶觀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心理,這是社會變化所滋生的現象。現在,許多人把“發展”理解成“賺錢”,認為“賺錢是硬道理”,于是都把賺錢當成了目標。在年輕人找對象方面,這種心理就轉變成“以對方會不會賺錢、有沒有錢”作為取舍和衡量的依據。年輕人想找一個有錢的,就是想“一步到位”。
周孝正教授表示,一些人想通過婚姻來改變生活,或者改變命運,這是一種“惡劣”的社會現象。試圖通過說教、勸說,不會產生多大作用。
談到給年青人一些忠告時,周孝正教授認為,價值觀是否一致,應該是擇偶的首要條件。
熒屏相親博的是收視率
【現象】
“他說話特別招女孩子討厭,我特想拿鞭子抽他,編導可以給我一根嗎?”有位男嘉賓想表現自己的口才如何好,被女嘉賓這樣說。
一位男嘉賓說自己沒有花太多心思打扮,是自然美。女嘉賓說:“我希望導播能給我們放一首《解脫》,然后讓他下去就算了。”
對一位年長的男嘉賓,女嘉賓說:“如果知道你來,我就讓我媽代替我來了!”
上面的情景是在某檔電視交友節目中出現的畫面。
去年以來,各地熒屏又掀起了一股相親浪潮。比如:馮小剛導演的《非誠勿擾》之后,就有兩個省級電視臺也相繼辦起以《非誠勿擾》為名的交友節目。
在一些電視節目中,雷人雷語引發的爭議不斷,造就了幾個話題人物。節目中,嘉賓們損人一個比一個犀利,猶如開頭所展示的情景;對物質追求一個比一個直白,比如“情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節目中一些場景和話語,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神經,挑戰老百姓的價值觀和社會道德底線。
有些人感嘆社會的變化,也有一些人看得津津有味……
【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高貴武認為,熒屏相親的火爆是一檔由廣告商、電視臺和某些出場嘉賓共謀的“商業事件”。一些媒體喪失了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以“出位”博取高收視率,是一場完完全全的電視秀。雖然節目打著交友、婚戀服務的幌子,但其目的根本不是真的想為當今社會的大齡青年充當“紅娘”,而是純粹以奪取眼球、贏得高收視率、賺取高額廣告收益的真人秀節目。觀眾可以從其領先的收視率、婚配成功率的低下、節目嘉賓的低齡、節目嘉賓的迅速走紅等得到印證。
電視節目具有社會文化產品和精神產品屬性,媒體在娛樂化過程中要有“度”的把握。高貴武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以交友、婚戀為名的熒屏交友欄目,不僅存在過度娛樂化的問題,而且已經走到了低俗化的邊緣。尤其是節目中表現出的對某些人類情感中最珍貴與美好東西的輕視及揶揄,某些嘉賓為引起關注和出名而以恥為榮的言行,實際上對整個社會達到了某些誤導的程度,完全被商業利益所綁架。
婚介服務需加強監督
【現象】
我國現代婚介行業,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2年11月15日,廣州第一家婚介所“廣青婚介”成立,隸屬廣州市團委,由市委、市政府撥專款、配備工作人員。當時的婚介所,屬于政府介入的行為。隨著社會逐步的發展,婚姻介紹逐漸成為一個具有自身行業特性的服務產業。
在我國,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主要協助制定全國婚介行業的服務標準和行業規范,并進行監督、指導,推動婚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婚介行業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適齡單身人口超過5000萬人,處于經營狀態的婚介機構有3000多家。
按照服務模式的不同,現代婚戀機構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歷史最久的傳統婚介所。經營規模不大,靠紅娘個人經驗和人脈開展業務。第二種是婚戀網站,搭建了一個社交平臺,會員可以免費發布交友信息,尋找約會對象。第三種“平臺加專業咨詢”的婚戀網站,不僅是扮演“月老”的角色,更具備情感“管家”的身份。
2009年12月1日,《婚姻介紹服務國家標準》的出臺,使婚戀服務機構告別“三寸不爛之舌”時代。該標準規定了婚介機構服務的基本原則:不向征婚者提供虛假信息,保障征婚者的個人信息安全,禁止提供無限期的服務,以及征婚者必須實名登記等。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田范江說,“《婚姻介紹服務國家標準》將成為像ISO9000那樣的幫助人們判斷婚介機構質量的重要參考”。對行業內違規企業的違規操作,婚介委員會將進行曝光。
目前,婚介行業委員會共有200余家婚介單位加入,行業委員會主要對成員進行監督管理。委員會采用自愿原則,婚介機構根據意愿決定是否加入委員會。
問題在于,對于那些沒有加入婚介行業委員會的婚介機構,委員會就無法進行有效管理。于是,就給一些不合規范的婚介單位創造了生存空間,它們不會主動加入委員會,這樣就不會受到來自委員會的管制和監督,比較容易滋生不合行業規范的行為,不僅損害到一些家庭,也對婚介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聲音】
在選擇婚介機構時,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健提醒說,首先要參考婚介機構注冊時間的長短。操作不規范的婚介機構,往往經營不了幾年就因為口碑不好、被曝光或者被點名批評,而只能“改名換姓”重新開張。因此,消費者應該選擇注冊時間在3-5年以上、口碑較好的機構。
劉健又提醒說,《婚姻介紹服務國家標準》是婚戀服務行業的權威規范,消費者可以參照其中具體條款來識別婚介機構、保護自己的權益。例如,一定要同婚介簽訂服務合同,以全面保障自己的權益;關于個人信息隱私,主動權是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消費者可以要求婚介不透露你的收入、家庭甚至姓名;雖然在《婚介服務國家標準》中沒有明確規定,但消費者有權利同婚介提出“分階段付費”的要求,而這也是更好的保障自己權益的一種手段。
在婚介機構經營的法律層面,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德強表示,至今沒有專門對婚姻中介機構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強行約束限制,建議立法提高婚姻中介機構設立門檻,建立準入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