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保監發〔2006〕97號
各保監局,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各保險中介機構,各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會,保監會機關各部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學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的要求,保監會組織編制了《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序 言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保險業進入了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越來越廣,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改革發展的任務越來越緊迫。面向未來,保險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我國保險業實際,借鑒國際經驗,制定《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十一五”期間(2006年至2010年)保險業的發展方向、預期目標和政策措施,引領我國保險業穩定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十五”期間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我國保險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加快發展、防范化解風險,開創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為“十一五”時期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業務持續快速增長。保險業務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5%,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5年,全國保險業務收入達到4928.4億元,保險密度379元,保險深度2.7%,與2000年相比,分別增長了2.1倍、2倍和提高了0.9個百分點。保險業務收入的世界排名由2000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1位。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5296.3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3.6倍。全行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功能作用不斷增強。全國保險業“十五”期間共賠款和給付428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6倍,在經濟補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05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4092.7億元,比2000年底增長了4.6倍,成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保險業大力開展“三農”、養老、健康和責任保險業務,拓展企業年金市場,積極參與社會管理,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保險業較好地發揮了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促進了社會和諧,影響不斷擴大。
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保險公司完成重組改制,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為金融企業改革探索了新的道路。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理念明顯增強,經營機制進一步轉換。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股權結構趨于多元化,公司治理結構初步建立。保險資金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資金運用向集中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方向邁進。完成了《保險法》第一次修訂,頒布實施了與之相配套的法規規章,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相繼出臺,市場運行環境不斷優化。行政審批制度和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保險業市場化、專業化和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
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股份制公司、外資公司等多種形式、多種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2005年底,我國共有保險公司82家,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6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5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達1800家,兼業代理機構達12萬家,保險營銷員達152萬人。一批農業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健康保險公司、汽車保險公司、相互制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繼設立,專業性保險機構從無到有,再保險市場主體數量逐步增加,中介市場發展迅速。壽險新型產品、銀行保險等迅速發展,產品種類不斷豐富,電話銷售、網上保險等新的服務方式不斷涌現。
開放水平顯著提高。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穩步開放國內保險市場,外資公司的經營地域和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外資保險公司由2000年的13家增至2005年的40家,外資參股的保險公司達到22家。2004年12月過渡期結束,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中外資公司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國內保險業通過學習借鑒外資公司的先進經營理念和經營技術,提升了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貫徹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融資取得顯著成效,為出口貿易和對外投資提供了保險保障。國際交流合作日益深入,形成了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的新格局。
風險防范明顯加強。初步形成了以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為支柱的保險監管體系框架,構筑了以公司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五道風險防線。保險公司通過公開上市、增資擴股等多種方式增強資本實力,2005年底保險業資本金總量達到1097億元,采取綜合措施有效控制了利差損風險,抵御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建立了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金融行業引入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2005年底保險保障基金達到55億元。
理論創新取得突破。創新了保險發展理論,作出了我國保險業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明確了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適應,提出了又快又好、做大做強的戰略任務。創新了保險監管理論,明確了監管與發展的辨證關系,豐富了風險防范的理論內涵。創新了保險功能理論,提出了現代保險不僅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功能,而且具有社會管理功能,可以在促進經濟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參與社會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保險理論創新,對保險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統一了全行業思想,推動了保險實踐向寬領域、多層次發展。
(二)基本經驗
“十五”期間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踐,為把握現代保險業發展規律、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
必須把服務經濟社會全局和最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保險業發展的根本目的。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保險越重要。保險業只有置身于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不斷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以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發展的基礎才會更牢固,發展的空間才會更寬闊。
必須把做大做強作為保險業發展的戰略任務。保險業只有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做大做強,才能解決我國保險業整體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不相適應的矛盾。
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保險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保險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保險業只有不斷改革,才能消除制約保險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發展動力;只有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注入發展活力,才能開創一條既符合我國國情又順應國際趨勢的發展道路。
必須把防范風險作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保險業越是加快發展,越要加強監管和防范風險。只有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不斷增強駕馭市場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才能及時消除風險隱患,保證保險業健康發展,保護廣大保險消費者的根本利益。
(三)存在問題
我國保險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覆蓋面不寬,功能和作用發揮不充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與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和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不相適應。主要矛盾和問題表現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產品不能有效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保險需求;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比較突出,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誠信建設亟待加強;個別保險公司依然存在利差損和償付能力不足等問題;保險人才總量不足,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缺乏。
二、“十一五”期間保險業面臨的發展環境
未來5年是我國保險業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
(一)社會環境
社會轉型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社會管理方式逐步市場化、社會化,公眾保險意識不斷增強,保險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險需求更加多樣,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同時也對保險業的服務能力提出挑戰。
保障需求增大。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趨勢明顯,養老和醫療保障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必然選擇。同時,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破壞力增大,社會風險保障需求顯著提高。
法制日臻完善。產權保護、公共安全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相關立法逐步健全,將推動相關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保險經營提供了新的規范。
科技發展迅猛。信息技術的進步,有利于保險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為保險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對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經濟環境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十一五”期間,我國提出了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經濟預期增長速度將保持年均7.5%左右。經濟總量、投資規模和進出口的擴大,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為保險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未來5年將是我國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時期,人們在汽車、住房、教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逐步擴大,必將進一步拉動保險需求。
金融環境日趨復雜。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加大了保險投資、產品定價、風險控制和監管的難度。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于拓寬保險融資渠道,提高投資收益,但也對保險業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綜合經營趨勢增強,為保險業整合金融資源、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對防范綜合經營風險提出了挑戰。
(三)國際環境
世界經濟呈現新趨勢。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世界經濟平穩增長,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服務貿易自由化日趨廣泛,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在客觀上使我國保險業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競爭。
全球保險發展日新月異。世界保險業的經營管理創新大量涌現,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監管理念和方式不斷發展,需要我國保險業努力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改革發展創新,跟上世界保險業的步伐。
國際交流合作繼續深化。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際交流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方式更加多樣,為我國保險業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技術和人才,迅速提高發展水平提供了契機。
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十分有利,“十一五”時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期。特別是《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為保險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環境。保險業必須順應形勢,趨利避害,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