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德班氣候大會。資料圖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高國輝實習生 許俊峰
德班世界氣候大會將在今天落幕,經過兩周的談判,此次會議的兩大目標——減排第二承諾期與氣候資金問題仍可能懸而未決。
自《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從來沒有哪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像今年這么“命懸一線”。
一方面,2008年至2012年間的《京都議定書》強制性減排第一承諾期即將到限,日本、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拒絕設立第二承諾期,另一方面,歐盟等又要求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要完成法律約束力的排放目標。而發達國家對“綠色氣候基金”等減排資金援助反應冷淡,令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即使有減排意愿也有心無力。
在此背景下,國際碳交易市場持續遭挫,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全球變暖已日益威脅人類生存乃至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德班會議上指出,在全球經濟遇冷的大環境下,形成一個全面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將會遙遙無期。“但不確定性不應成為德班‘原地踏步’的理由,各國應致力于推進關鍵問題,讓氣候談判保持一個向前走的態勢。”
這方面,中國作為占全球23%的碳排放第一大國,雖然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減排壓力重重的階段,但在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也嚴格履行自身減排承諾,積極開拓國內碳交易市場,避免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迷霧中滑向寒冬。
1
會議陷僵局人類生存與經濟風險悄然而至
擾攘多日的德班會議成效甚微,全球都在焦灼的等待中默默關注。其中,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CDM項目企業更心急如焚。
廣州凱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老總姜喜誠就是其中一位。“碳指標的交易價格已經從最高的30多歐元/噸,降到現在的4.94歐元/噸”,姜喜誠坦言,他近年投入了上百萬的云浮甲烷減排回收和五華小水電站兩個CDM項目,因為德班會議的進展緩慢,效益可能大打折扣甚至虧本。
CDM是(清潔發展機制)的縮寫,是“京都議定書”規定的跨界進行溫室氣體減排三種機制之一。即發達國家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后者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發達國家通過從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指標”以履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減排義務。
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21日,我國共有1662個CDM項目成功注冊,占東道國注冊項目總數的46.31%;預計產生的二氧化碳年減排量占東道國注冊項目預計年減排總量的63.87%
“自從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的減排意愿明顯放緩,碳指標的價格就一路走低,如果這次會議第二承諾期談不攏,《議定書》或許就會在明年底被扔進故紙堆。那么目前過多依賴CDM收入的行業與企業,未來業績將面臨下滑風險。”作為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協會CDM專業委員會成員的姜喜誠說。
如果說全球數千個CDM減排項目受影響更多在經濟層面,那么因為減排不力而導致的極端氣候災害對人類的危險已經近在眼前。
據世界氣象組織在德班大會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今年地球兩度發生太平洋東部海水偏冷的拉尼娜極端現象,氣溫仍然持續變暖。截至9月9日,北極海冰面積為433萬平方公里,比1979年至2000年的同期平均值低35%,北極海冰的體積下降到4200立方千米,比2010年少380立方千米。
對此,德班會議期間小島國聯盟就疾呼,若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協議再推遲十年,全球溫度極有可能升高3℃,溫度的升高將導致海平面繼續上升,并將島國淹沒。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11年全球多處地方發生了極端氣候導致的災害,其中主要包括歐洲春季大旱,非洲東部“旱澇急轉”,東南亞、南亞和中南美洲洪澇災害,巴西出現洪水和泥石流災害……這些都是在德班氣候大會前給人類敲響的一個個警鐘。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更在德班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上警示,全球溫室氣體已達創紀錄的濃度并仍在不斷增長。“面對氣候失控、資源流失、貧富差距擴大等威脅,人類必須‘懸崖勒馬’。地球的未來取決于談判各方的工作。”